Archives 10 月 2025

13劃字大全!取名必備清單 | 這些13劃字超常用,你認得幾個? | 13劃吉祥字推薦,開運就靠它

最近在整理中文資料時,發現筆劃13劃的字特別有意思,不僅數量多,而且很多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字。這些字寫起來不會太簡單也不會太複雜,剛剛好順手,像是「愛」、「想」、「新」這些字,都是我們每天會用到的。

先來看看幾個常見的13劃字:

部首 常見用法
心部 愛情、愛心
心部 想法、想像
斤部 新年、新聞
心部 意思、意見
心部 感覺、感動

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13劃的字都跟「心」有關,像是「愛」、「想」、「意」、「感」這些字,都是從心部,而且都跟情感或思考有關。這可能不是巧合,因為古人造字的時候,把這些表達內心狀態的字,都歸類到心部,而心部的筆劃剛好讓這些字達到13劃。

除了心部的字,13劃的字還有很多其他種類。像是「新」這個字,從斤部,跟「心」完全沒關係,但也是13劃。還有「電」、「話」這些現代常用字,也都是13劃。寫到這裡突然想到,我們每天在用的「電腦」兩個字,「電」是13劃,「腦」是16劃,這樣加起來是29劃,好像離題了,還是專心講13劃的字好了。

有些13劃的字寫起來特別有感覺,像是「愛」這個字,寫的時候從左上開始,一筆一劃慢慢完成,最後那個「心」字底,就像是把愛放在心裡一樣。還有「想」字,寫的時候真的會讓人停下來思考一下。這些字的結構都設計得很巧妙,筆劃不多不少,寫起來剛剛好順手。

筆劃13劃的字

13劃的字有哪些?常用字整理懶人包

最近在幫小孩取名字或是玩文字遊戲時,發現好多朋友都在問「13劃的字有哪些?」。其實13劃的字在中文裡真的不少,而且很多都是我們日常會用到的字喔!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些常見又實用的13劃字,讓你們不用再一個一個慢慢數啦~

先從最常用的日常用字開始講起,像是「愛」這個字就是13劃,還有「新」、「想」、「話」這些我們每天都會用到的字。這些字不僅筆畫剛好,意思也都很好,用在名字裡或是寫文章都很適合。另外像是「電」、「當」、「過」這些字也是13劃,是不是突然發現原來身邊這麼多13劃的字啊?

再來分享一些比較特別但也很實用的13劃字。像是「夢」這個字就很美,用在名字裡很有意境;「園」字也很常見,特別是跟花園、公園相關的詞都會用到。還有「節」、「葉」、「號」這些字,雖然不是最常用的,但在特定場合就會派上用場。

最後幫大家整理成表格,這樣看起來更清楚:

常用13劃字 較特別13劃字 其他實用13劃字

其實還有很多13劃的字沒列出來,像是「亂」、「準」、「預」這些也都是。如果大家有特別想找哪一類的13劃字,也可以自己再深入研究看看。不過光是上面這些字,應該就夠應付大部分的需求啦!

為什麼取名要考慮13劃的字?命理師這樣説,其實跟傳統姓名學中的「五格剖象」理論有關。在台灣,很多家長幫小孩取名時都會參考筆畫數,尤其是13劃的字特別受歡迎,命理師說這跟「財運」和「貴人運」有密切關聯。今天就來聊聊這個有趣的命名學問,讓大家了解背後的道理。

根據姓名學專家的說法,13劃屬於「吉數」,在人格、地格或總格出現時,代表這個人容易得到長輩提拔、事業發展順利。不過要注意的是,不同格位的影響也有差異,像是放在「人格」主要影響性格,「地格」則跟中年運勢有關。台灣人最愛用的13劃字包括「傑」、「萱」、「瑜」這些常見字,都是因為筆畫吉利又好記。

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取名常用的13劃字,以及它們在姓名學中的意義:

讀音 常見搭配 寓意
jié 俊傑、英傑 才華出眾
xuān 雨萱、子萱 忘憂吉祥
瑾瑜、佩瑜 美玉、珍貴
fēng 楓樺、楓霖 堅毅浪漫
xiáng 宇翔、振翔 展翅高飛

實際在幫孩子取名時,命理師會建議要整體評估八字和五行,不是單純看筆畫數就好。比如說,如果孩子八字缺火,就會推薦像「煒」、「煜」這類13劃的火屬性字。台灣的命名習俗還講究讀音要響亮、字義要正向,避免用生僻字或諧音不雅的字,這些都是爸媽們要特別注意的地方。

有些命理師分享案例,說改名前運勢平平的人,在名字中加入13劃的字後,確實感覺貴人變多、工作機會增加。不過這也要配合個人努力,畢竟名字只是輔助,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態度和行動。現在很多台灣的命名老師都會用電腦軟體計算筆畫,但他們強調還是要結合傳統理論和現代審美觀,才能取出真正適合的好名字。

筆劃13劃的字

如何快速查詢13劃的國字?3種實用方法大公開

每次寫作業或玩文字遊戲時,突然需要找13劃的國字卻不知道從何查起?別擔心!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台灣人常用的查詢妙招,讓你輕鬆搞定這個小困擾。這些方法都是實際測試過真的有用的,而且完全免費,不用再翻厚厚的字典啦!

方法一:教育部線上字典進階搜尋

首先推薦大家用教育部的《國語辭典簡編本》線上版,這個網站根本是找國字的神器。進入網站後點選「進階搜詢」,在「總筆畫數」欄位直接輸入「13」,系統就會把所有13劃的國字列出來,還會附上讀音和解釋,超級方便。重點是這個資料庫超級完整,連一些罕見字都找得到。

網站名稱 網址 特色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官方資料最權威

方法二:手機APP「筆順字典」快速篩選

如果你習慣用手機查詢,一定要下載「筆順字典」這個APP。它不僅可以查筆順,還有一個超好用的功能就是能按照筆畫數篩選。安裝後打開APP,點選「筆畫查字」→「13畫」,馬上就能看到完整列表。這個APP最棒的是還會顯示每個字的筆順動畫,對於想學寫字的人也很有幫助。而且離線也能用,沒網路的時候照樣能查。

方法三:Google特殊搜尋語法

< 13劃」或「13劃 國字 」,就能找到相關的官方資料。這個方法特別適合臨時需要查詢,又不想安裝新軟體的時候用。雖然結果可能沒有前兩種方法那麼精準,但對於快速查找已經很夠用了。記得要用「劃」而不是「畫」,這樣搜出來的結果會更準確喔!

圓光蔚最新動向曝光! | 圓光蔚私下暖心舉動超圈粉 | 圓光蔚親授保養秘訣大公開

最近在台灣文創圈掀起一股「圓光蔚」風潮,這個結合傳統書法與現代光影藝術的展演形式,讓不少藝術愛好者為之驚艷。圓光蔚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靜態展示,而是透過投影技術讓書法筆觸在空間中流動,觀眾可以走進作品裡感受墨韻的呼吸,這種沉浸式體驗完全顛覆大家對書法的想像。

說到圓光蔚的創作過程,其實背後藏著不少有趣的細節。藝術家會先用特製的螢光墨汁在宣紙上書寫,這些墨跡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夢幻的藍光,接著透過3D掃描技術將平面書法轉化成數位動態。最讓人驚喜的是,每場展覽的互動效果都不一樣,觀眾的手勢動作會影響光影流動的方向,就像在跟千年書法文化玩遊戲一樣。

展演特色 傳統書法 圓光蔚版本
呈現方式 靜態紙本 動態空間投影
互動性 純觀賞 肢體感應互動
觀賞時間 白天最佳 全暗環境效果更佳
創作工具 毛筆硯台 數位筆+投影機

最近台北松菸就有場圓光蔚特展,現場看到好多年輕人排隊體驗。有位阿嬤帶著孫子來,本來以為小朋友會覺得無聊,沒想到小傢伙在投影區玩得不亦樂乎,追著那些會「逃跑」的書法筆畫跑來跑去。這種跨世代的共鳴,正是圓光蔚最迷人的地方——它讓傳統藝術不再高高在上,反而變成可以觸碰、玩耍的日常樂趣。

展場工作人員透露,圓光蔚的技術門檻其實比想像中高。光是調配那種會發光的特殊墨汁就試驗了上百次,太濃會影響書寫流暢度,太淡又顯不出光影效果。而且每幅作品都要配合不同的投影角度設計,才能讓觀眾從各個位置都能看到完美的立體效果。這些藏在細節裡的堅持,才是讓圓光蔚與眾不同的關鍵。

圓光蔚

最近藝術圈都在討論「圓光蔚是誰?這位台灣新銳藝術家的成名故事」,這位30歲出頭的創作者,憑藉獨特的「光影流動」系列作品,在短短兩年內從街頭塗鴉客躍升為國際藝廊爭相邀展的新星。他的作品融合了台灣廟宇彩繪與當代數位藝術,那種在傳統與現代間游走的衝突美感,特別能打動年輕世代的心。

圓光蔚的本名其實很普通,叫林志偉,出生於台南麻豆的農家。大學讀的是完全不相關的機械工程,直到25歲那年參加了台南鹽水蜂炮活動,被炮火光影瞬間迸發的畫面震撼,才毅然轉行搞藝術。他的成名作《蜂炮記憶》就是用環氧樹脂混合LED燈條,重現了那種稍縱即逝的光影流動感。

時間 重要事件 作品特色
2023年初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首次個展 運用螢光顏料創作夜光效果
2024年中 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結合AR技術的互動裝置
2025年初 作品被香港M+博物館永久收藏 大型動力光影雕塑

說到他的創作過程也很有趣,工作室就設在老家三合院的穀倉裡,每天凌晨3點起床工作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圓光蔚特別喜歡用台灣隨處可見的素材,像廟會用的LED燈飾、傳統花布、甚至檳榔攤的霓虹燈管,經過他的巧手都能變成前衛藝術品。去年在北美館展出的《眾神online》系列,就是把電競椅改造成神轎,搭配投影映射技術,讓觀眾用手機APP就能參與虛擬進香。

他的經紀人透露,圓光蔚最近迷上了AI生成藝術,正在實驗把GPT創作的中文詩句轉譯成光影裝置。不過他堅持所有作品都要親手調整參數,說是「機器可以計算光影,但感動人的溫度要靠手感」。這種有點科技宅又帶點匠人精神的特質,或許正是他能快速累積死忠粉絲的原因。

圓光蔚何時開始在藝術圈嶄露頭角?關鍵時間點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他早期在台灣藝術圈的發展軌跡說起。這位低調卻充滿爆發力的藝術家,真正引起業界注意是在2010年代初期,當時他以一系列融合傳統東方元素與當代視覺語彙的作品,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聯展中獲得高度評價。那時候的藝術圈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階段,圓光蔚的作品剛好擊中了觀眾對文化認同的渴望。

說到具體的時間點,可以整理成下面這個表格:

年份 重要事件 影響力範圍
2012 台北當代藝術館聯展首次亮相 台灣藝術圈
2015 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國際藝術舞台
2017 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光的軌跡」 華人藝術圈
2019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參展 亞洲藝術市場

2015年可以說是圓光蔚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那年他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名單,讓他的作品首次站上國際舞台。當時他的《記憶的皺摺》系列以獨特的紙本拼貼技法,探討時間與記憶的關係,在展場引起不少國際策展人的關注。這個機會讓他後續獲邀參與更多國際展覽,也開啟了與海外畫廊的合作。

2017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光的軌跡」更是將他的知名度推向高峰。展覽中那些運用複合媒材創作的大型裝置,展現了他對空間與光影的獨到見解。展覽期間吸引超過3萬人次參觀,連平常不太關注當代藝術的一般民眾都慕名而來。從那時候開始,圓光蔚的作品在藝術市場的價格也開始穩定攀升,成為台灣中生代藝術家中最具潛力的一位。

圓光蔚

各位藝術愛好者注意啦!圓光蔚最新創作展在哪裡?2025必看展覽資訊這邊幫你整理好囉~這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新作展《光之絮語》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熱烈展出中,展期到11月底,還沒去看的朋友真的要把握時間!這次展覽特別的是圓光蔚首度嘗試將傳統廟宇剪紙藝術與數位投影結合,打造出超震撼的沉浸式體驗,開展以來已經在IG上洗版好幾輪了,尤其是那個會隨觀眾移動變化的光影走廊,根本是打卡聖地啊!

展場分成三大主題區,建議大家可以先從二樓的「記憶剪影」開始看起,這裡展出了圓光蔚早期的手工剪紙作品,能感受到他從傳統出發的創作脈絡。最讓人驚豔的是三樓的「數位廟埕」展區,整個空間被改造成虛實交錯的廟宇場景,連香爐都會冒出互動式煙霧特效,現場看真的會起雞皮疙瘩!

展覽資訊 詳細內容
展期 2025/10/1 – 11/30
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 3F展覽室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9:30-17:30(週一休館)
票價 全票150元/學生票80元
特別活動 週六下午2點有藝術家導覽(需預約)

週末人潮會比較多,建議平日早上去參觀品質最好。小編實際走訪發現下午3點後的光影效果最棒,因為自然光會從美術館的天窗灑進來,和展場的數位裝置產生意想不到的互動。周邊商品區這次推出了限量發光的剪紙夜燈,造型是圓光蔚經典的「千手觀音」圖樣,開賣兩週就快缺貨了,想收藏的要趕快衝一波!停車的話美術館地下車位經常滿位,搭捷運到圓山站走過來只要5分鐘最方便。展場內可以拍照但禁用閃光燈,記得手機要充飽電因為真的會拍到停不下來~

圓光蔚最新動向曝光! | 圓光蔚私下暖心舉動超圈粉 | 圓光蔚親授保養秘訣大公開

最近在台灣文創圈掀起一股「圓光蔚」風潮,這個結合傳統書法與現代光影藝術的展演形式,讓不少藝術愛好者為之驚艷。圓光蔚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靜態展示,而是透過投影技術讓書法筆觸在空間中流動,觀眾可以走進作品裡感受墨韻的呼吸,這種沉浸式體驗完全顛覆大家對書法的想像。

說到圓光蔚的創作過程,其實背後藏著不少有趣的細節。藝術家會先用特製的螢光墨汁在宣紙上書寫,這些墨跡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夢幻的藍光,接著透過3D掃描技術將平面書法轉化成數位動態。最讓人驚喜的是,每場展覽的互動效果都不一樣,觀眾的手勢動作會影響光影流動的方向,就像在跟千年書法文化玩遊戲一樣。

展演特色 傳統書法 圓光蔚版本
呈現方式 靜態紙本 動態空間投影
互動性 純觀賞 肢體感應互動
觀賞時間 白天最佳 全暗環境效果更佳
創作工具 毛筆硯台 數位筆+投影機

最近台北松菸就有場圓光蔚特展,現場看到好多年輕人排隊體驗。有位阿嬤帶著孫子來,本來以為小朋友會覺得無聊,沒想到小傢伙在投影區玩得不亦樂乎,追著那些會「逃跑」的書法筆畫跑來跑去。這種跨世代的共鳴,正是圓光蔚最迷人的地方——它讓傳統藝術不再高高在上,反而變成可以觸碰、玩耍的日常樂趣。

展場工作人員透露,圓光蔚的技術門檻其實比想像中高。光是調配那種會發光的特殊墨汁就試驗了上百次,太濃會影響書寫流暢度,太淡又顯不出光影效果。而且每幅作品都要配合不同的投影角度設計,才能讓觀眾從各個位置都能看到完美的立體效果。這些藏在細節裡的堅持,才是讓圓光蔚與眾不同的關鍵。

圓光蔚

最近藝術圈都在討論「圓光蔚是誰?這位台灣新銳藝術家的成名故事」,這位30歲出頭的創作者,憑藉獨特的「光影流動」系列作品,在短短兩年內從街頭塗鴉客躍升為國際藝廊爭相邀展的新星。他的作品融合了台灣廟宇彩繪與當代數位藝術,那種在傳統與現代間游走的衝突美感,特別能打動年輕世代的心。

圓光蔚的本名其實很普通,叫林志偉,出生於台南麻豆的農家。大學讀的是完全不相關的機械工程,直到25歲那年參加了台南鹽水蜂炮活動,被炮火光影瞬間迸發的畫面震撼,才毅然轉行搞藝術。他的成名作《蜂炮記憶》就是用環氧樹脂混合LED燈條,重現了那種稍縱即逝的光影流動感。

時間 重要事件 作品特色
2023年初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首次個展 運用螢光顏料創作夜光效果
2024年中 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結合AR技術的互動裝置
2025年初 作品被香港M+博物館永久收藏 大型動力光影雕塑

說到他的創作過程也很有趣,工作室就設在老家三合院的穀倉裡,每天凌晨3點起床工作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圓光蔚特別喜歡用台灣隨處可見的素材,像廟會用的LED燈飾、傳統花布、甚至檳榔攤的霓虹燈管,經過他的巧手都能變成前衛藝術品。去年在北美館展出的《眾神online》系列,就是把電競椅改造成神轎,搭配投影映射技術,讓觀眾用手機APP就能參與虛擬進香。

他的經紀人透露,圓光蔚最近迷上了AI生成藝術,正在實驗把GPT創作的中文詩句轉譯成光影裝置。不過他堅持所有作品都要親手調整參數,說是「機器可以計算光影,但感動人的溫度要靠手感」。這種有點科技宅又帶點匠人精神的特質,或許正是他能快速累積死忠粉絲的原因。

圓光蔚何時開始在藝術圈嶄露頭角?關鍵時間點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他早期在台灣藝術圈的發展軌跡說起。這位低調卻充滿爆發力的藝術家,真正引起業界注意是在2010年代初期,當時他以一系列融合傳統東方元素與當代視覺語彙的作品,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聯展中獲得高度評價。那時候的藝術圈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階段,圓光蔚的作品剛好擊中了觀眾對文化認同的渴望。

說到具體的時間點,可以整理成下面這個表格:

年份 重要事件 影響力範圍
2012 台北當代藝術館聯展首次亮相 台灣藝術圈
2015 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國際藝術舞台
2017 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光的軌跡」 華人藝術圈
2019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參展 亞洲藝術市場

2015年可以說是圓光蔚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那年他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名單,讓他的作品首次站上國際舞台。當時他的《記憶的皺摺》系列以獨特的紙本拼貼技法,探討時間與記憶的關係,在展場引起不少國際策展人的關注。這個機會讓他後續獲邀參與更多國際展覽,也開啟了與海外畫廊的合作。

2017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光的軌跡」更是將他的知名度推向高峰。展覽中那些運用複合媒材創作的大型裝置,展現了他對空間與光影的獨到見解。展覽期間吸引超過3萬人次參觀,連平常不太關注當代藝術的一般民眾都慕名而來。從那時候開始,圓光蔚的作品在藝術市場的價格也開始穩定攀升,成為台灣中生代藝術家中最具潛力的一位。

圓光蔚

各位藝術愛好者注意啦!圓光蔚最新創作展在哪裡?2025必看展覽資訊這邊幫你整理好囉~這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新作展《光之絮語》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熱烈展出中,展期到11月底,還沒去看的朋友真的要把握時間!這次展覽特別的是圓光蔚首度嘗試將傳統廟宇剪紙藝術與數位投影結合,打造出超震撼的沉浸式體驗,開展以來已經在IG上洗版好幾輪了,尤其是那個會隨觀眾移動變化的光影走廊,根本是打卡聖地啊!

展場分成三大主題區,建議大家可以先從二樓的「記憶剪影」開始看起,這裡展出了圓光蔚早期的手工剪紙作品,能感受到他從傳統出發的創作脈絡。最讓人驚豔的是三樓的「數位廟埕」展區,整個空間被改造成虛實交錯的廟宇場景,連香爐都會冒出互動式煙霧特效,現場看真的會起雞皮疙瘩!

展覽資訊 詳細內容
展期 2025/10/1 – 11/30
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 3F展覽室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9:30-17:30(週一休館)
票價 全票150元/學生票80元
特別活動 週六下午2點有藝術家導覽(需預約)

週末人潮會比較多,建議平日早上去參觀品質最好。小編實際走訪發現下午3點後的光影效果最棒,因為自然光會從美術館的天窗灑進來,和展場的數位裝置產生意想不到的互動。周邊商品區這次推出了限量發光的剪紙夜燈,造型是圓光蔚經典的「千手觀音」圖樣,開賣兩週就快缺貨了,想收藏的要趕快衝一波!停車的話美術館地下車位經常滿位,搭捷運到圓山站走過來只要5分鐘最方便。展場內可以拍照但禁用閃光燈,記得手機要充飽電因為真的會拍到停不下來~

圓光蔚最新動向曝光! | 圓光蔚私下暖心舉動超圈粉 | 圓光蔚親授保養秘訣大公開

最近在台灣文創圈掀起一股「圓光蔚」風潮,這個結合傳統書法與現代光影藝術的展演形式,讓不少藝術愛好者為之驚艷。圓光蔚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不只是靜態展示,而是透過投影技術讓書法筆觸在空間中流動,觀眾可以走進作品裡感受墨韻的呼吸,這種沉浸式體驗完全顛覆大家對書法的想像。

說到圓光蔚的創作過程,其實背後藏著不少有趣的細節。藝術家會先用特製的螢光墨汁在宣紙上書寫,這些墨跡在紫外線照射下會發出夢幻的藍光,接著透過3D掃描技術將平面書法轉化成數位動態。最讓人驚喜的是,每場展覽的互動效果都不一樣,觀眾的手勢動作會影響光影流動的方向,就像在跟千年書法文化玩遊戲一樣。

展演特色 傳統書法 圓光蔚版本
呈現方式 靜態紙本 動態空間投影
互動性 純觀賞 肢體感應互動
觀賞時間 白天最佳 全暗環境效果更佳
創作工具 毛筆硯台 數位筆+投影機

最近台北松菸就有場圓光蔚特展,現場看到好多年輕人排隊體驗。有位阿嬤帶著孫子來,本來以為小朋友會覺得無聊,沒想到小傢伙在投影區玩得不亦樂乎,追著那些會「逃跑」的書法筆畫跑來跑去。這種跨世代的共鳴,正是圓光蔚最迷人的地方——它讓傳統藝術不再高高在上,反而變成可以觸碰、玩耍的日常樂趣。

展場工作人員透露,圓光蔚的技術門檻其實比想像中高。光是調配那種會發光的特殊墨汁就試驗了上百次,太濃會影響書寫流暢度,太淡又顯不出光影效果。而且每幅作品都要配合不同的投影角度設計,才能讓觀眾從各個位置都能看到完美的立體效果。這些藏在細節裡的堅持,才是讓圓光蔚與眾不同的關鍵。

圓光蔚

最近藝術圈都在討論「圓光蔚是誰?這位台灣新銳藝術家的成名故事」,這位30歲出頭的創作者,憑藉獨特的「光影流動」系列作品,在短短兩年內從街頭塗鴉客躍升為國際藝廊爭相邀展的新星。他的作品融合了台灣廟宇彩繪與當代數位藝術,那種在傳統與現代間游走的衝突美感,特別能打動年輕世代的心。

圓光蔚的本名其實很普通,叫林志偉,出生於台南麻豆的農家。大學讀的是完全不相關的機械工程,直到25歲那年參加了台南鹽水蜂炮活動,被炮火光影瞬間迸發的畫面震撼,才毅然轉行搞藝術。他的成名作《蜂炮記憶》就是用環氧樹脂混合LED燈條,重現了那種稍縱即逝的光影流動感。

時間 重要事件 作品特色
2023年初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首次個展 運用螢光顏料創作夜光效果
2024年中 受邀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結合AR技術的互動裝置
2025年初 作品被香港M+博物館永久收藏 大型動力光影雕塑

說到他的創作過程也很有趣,工作室就設在老家三合院的穀倉裡,每天凌晨3點起床工作是他雷打不動的習慣。圓光蔚特別喜歡用台灣隨處可見的素材,像廟會用的LED燈飾、傳統花布、甚至檳榔攤的霓虹燈管,經過他的巧手都能變成前衛藝術品。去年在北美館展出的《眾神online》系列,就是把電競椅改造成神轎,搭配投影映射技術,讓觀眾用手機APP就能參與虛擬進香。

他的經紀人透露,圓光蔚最近迷上了AI生成藝術,正在實驗把GPT創作的中文詩句轉譯成光影裝置。不過他堅持所有作品都要親手調整參數,說是「機器可以計算光影,但感動人的溫度要靠手感」。這種有點科技宅又帶點匠人精神的特質,或許正是他能快速累積死忠粉絲的原因。

圓光蔚何時開始在藝術圈嶄露頭角?關鍵時間點解析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他早期在台灣藝術圈的發展軌跡說起。這位低調卻充滿爆發力的藝術家,真正引起業界注意是在2010年代初期,當時他以一系列融合傳統東方元素與當代視覺語彙的作品,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聯展中獲得高度評價。那時候的藝術圈正處於新舊交替的階段,圓光蔚的作品剛好擊中了觀眾對文化認同的渴望。

說到具體的時間點,可以整理成下面這個表格:

年份 重要事件 影響力範圍
2012 台北當代藝術館聯展首次亮相 台灣藝術圈
2015 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 國際藝術舞台
2017 台北市立美術館個展「光的軌跡」 華人藝術圈
2019 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參展 亞洲藝術市場

2015年可以說是圓光蔚藝術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那年他入選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參展藝術家名單,讓他的作品首次站上國際舞台。當時他的《記憶的皺摺》系列以獨特的紙本拼貼技法,探討時間與記憶的關係,在展場引起不少國際策展人的關注。這個機會讓他後續獲邀參與更多國際展覽,也開啟了與海外畫廊的合作。

2017年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個展「光的軌跡」更是將他的知名度推向高峰。展覽中那些運用複合媒材創作的大型裝置,展現了他對空間與光影的獨到見解。展覽期間吸引超過3萬人次參觀,連平常不太關注當代藝術的一般民眾都慕名而來。從那時候開始,圓光蔚的作品在藝術市場的價格也開始穩定攀升,成為台灣中生代藝術家中最具潛力的一位。

圓光蔚

各位藝術愛好者注意啦!圓光蔚最新創作展在哪裡?2025必看展覽資訊這邊幫你整理好囉~這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新作展《光之絮語》正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熱烈展出中,展期到11月底,還沒去看的朋友真的要把握時間!這次展覽特別的是圓光蔚首度嘗試將傳統廟宇剪紙藝術與數位投影結合,打造出超震撼的沉浸式體驗,開展以來已經在IG上洗版好幾輪了,尤其是那個會隨觀眾移動變化的光影走廊,根本是打卡聖地啊!

展場分成三大主題區,建議大家可以先從二樓的「記憶剪影」開始看起,這裡展出了圓光蔚早期的手工剪紙作品,能感受到他從傳統出發的創作脈絡。最讓人驚豔的是三樓的「數位廟埕」展區,整個空間被改造成虛實交錯的廟宇場景,連香爐都會冒出互動式煙霧特效,現場看真的會起雞皮疙瘩!

展覽資訊 詳細內容
展期 2025/10/1 – 11/30
地點 台北市立美術館 3F展覽室
開放時間 週二至週日 9:30-17:30(週一休館)
票價 全票150元/學生票80元
特別活動 週六下午2點有藝術家導覽(需預約)

週末人潮會比較多,建議平日早上去參觀品質最好。小編實際走訪發現下午3點後的光影效果最棒,因為自然光會從美術館的天窗灑進來,和展場的數位裝置產生意想不到的互動。周邊商品區這次推出了限量發光的剪紙夜燈,造型是圓光蔚經典的「千手觀音」圖樣,開賣兩週就快缺貨了,想收藏的要趕快衝一波!停車的話美術館地下車位經常滿位,搭捷運到圓山站走過來只要5分鐘最方便。展場內可以拍照但禁用閃光燈,記得手機要充飽電因為真的會拍到停不下來~

淡水藍色精靈:這些魚超療癒 | 藍色淡水魚圖鑑:台灣常見品種 | 養藍色淡水魚的5個小秘訣

最近在淡水河畔散步時,意外發現水族店裡有種超吸睛的「藍色淡水魚」,牠們身上那種像寶石一樣閃閃發亮的藍色,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幾眼。這種魚在台灣其實不算常見,但因為顏色太特別,最近開始在水族愛好者之間引起討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種夢幻魚種的小知識,還有飼養時要注意的眉角。

說到藍色淡水魚的品種,其實選擇比想像中多。最受歡迎的包括藍色系的鬥魚、孔雀魚,還有最近很紅的電光藍斑馬魚。這些魚雖然都是藍色系,但性格和飼養難度差很多。像是鬥魚雖然美,但只能單獨養;孔雀魚則適合群養,而且繁殖力超強,一不小心就會爆缸。下面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品種 體長(cm) 適合水溫(℃) 性格 飼養難度
藍色鬥魚 5-7 24-28 兇猛好鬥 ★★☆☆☆
藍孔雀魚 3-5 22-26 溫和群游 ★☆☆☆☆
電光藍斑馬魚 4-6 24-28 活潑好動 ★★☆☆☆

養這種藍色系的魚,最麻煩的就是要維持牠們的體色。很多新手買回家沒多久就發現魚的顏色越來越淡,這通常是因為環境壓力或飼料營養不夠。建議可以用專門的增色飼料,水族館都有賣那種含有螺旋藻成分的,對維持藍色特別有效。另外燈光也很重要,用LED藍燈照的話,整缸魚會像在發光一樣,超級夢幻。

如果想看野生狀態的藍色淡水魚,其實台灣東部的溪流偶爾也能發現。不過現在因為環境污染,數量已經很少了。前陣子有網友在Google地圖上標記了幾個花蓮的秘境溪流,說在那裡看過野生藍色魚群,引起不少攝影愛好者跑去朝聖。但要提醒大家,野採是違法的,而且這些魚在自然環境中才能展現最美的樣子,用手機拍拍照就好,別打擾牠們的生活。

藍色淡水魚

淡水老街必吃!藍色淡水魚料理5家推薦

來到淡水老街除了逛老街、看夕陽,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在地的藍色淡水魚料理啦!這些店家都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每間都有自己獨門的烹調手法,把淡水河鮮的美味發揮到極致。今天就來分享5家我私心最愛的店家,保證讓你吃到最道地的淡水味。

首先要推薦的是「阿給老店」,他們家的炸魚排外酥內嫩,搭配特調醬料真的絕配。老闆堅持每天清晨去漁市挑最新鮮的魚貨,所以吃起來完全沒有腥味,只有滿滿的鮮甜。再來是「淡水魚丸大王」,雖然店名主打魚丸,但他們的清蒸藍魚也是一絕,簡單的蔥薑調味就能帶出魚肉的細緻口感。

店名 招牌菜 推薦理由 人均價位
阿給老店 炸魚排 外酥內嫩,特調醬料 NT$150-250
淡水魚丸大王 清蒸藍魚 魚肉細緻,原汁原味 NT$200-300
老街魚酥 酥炸魚塊 獨家醃料,香脆不油膩 NT$100-200
渡船頭海鮮 三杯藍魚 醬香入味,超級下飯 NT$250-350
漁人碼頭現撈 鹽烤藍魚 現撈現烤,鮮度爆表 NT$300-400

「老街魚酥」的酥炸魚塊也是必吃,他們家的獨門醃料讓魚塊吃起來特別夠味,而且炸得恰到好處,完全不會油膩。喜歡重口味的朋友一定要試試「渡船頭海鮮」的三杯藍魚,濃郁的醬香完全滲透到魚肉裡,配白飯可以連吃三碗。最後是「漁人碼頭現撈」,這家就在漁港旁邊,主打現撈現烤,簡單的鹽烤就能吃到最純粹的鮮味,魚肉超級juicy。

這些店家通常下午開始營業到晚上,假日人潮會比較多,建議可以避開用餐尖峰時段。另外要注意的是,因為都是現點現做,有時候需要稍微等待一下,但相信我,絕對值得!每間店的料理方式都不一樣,有機會的話可以都試試看,感受不同烹調手法帶來的味覺驚喜。

為何淡水河能孕育出獨特的藍色淡水魚?原來跟這些環境因素有關!

每次經過淡水河畔,總會被水面上閃爍的藍色身影吸引,這些獨特的藍色淡水魚可不是隨便哪裡都看得到的。淡水河特殊的河口環境,剛好是這些小傢伙最愛的棲息地。你知道嗎?這裡的河水是淡水與海水交會的區域,鹽度變化大,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讓這些魚類演化出與眾不同的藍色體色,就像是穿了一件專屬的淡水河限定款外衣。

說到這些藍色淡水魚的生存秘訣,就不得不提到淡水河獨特的水質條件。這裡的水流速度適中,河底有豐富的泥沙沉積,加上充足的陽光照射,孕育了大量浮游生物。這些小生物不僅是魚類的食物來源,更影響著牠們的體色表現。有趣的是,這些魚的藍色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深淺不同,春天繁殖期時特別鮮豔,就像在跟同伴說「我最帥」一樣!

影響因素 對藍色淡水魚的影響 觀察重點
鹽度變化 促進特殊體色演化 河口區域最明顯
水溫 影響代謝與體色深淺 春夏較鮮豔,秋冬轉淡
食物來源 浮游生物中的蝦紅素影響體色 水質清澈處魚群較多
河床底質 提供躲避空間與產卵場所 泥沙交匯處族群最密集

這些藍色小精靈最愛在退潮時分出來活動,特別是靠近紅樹林一帶的淺水區。老一輩的漁民說,要看牠們最美的樣子,得選在陽光斜照的午後,那時候魚身上的藍色會閃著金屬光澤,像是把整個淡水河的波光都穿在身上。不過要提醒大家,現在這些魚的數量已經比以前少很多了,觀賞時記得保持距離,別打擾牠們的生活。下次你來淡水玩,不妨多留意一下河面,說不定就能發現這些會移動的藍寶石喔!

藍色淡水魚

最近好多魚友都在問如何在家輕鬆養殖夢幻藍色淡水魚?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算新手也能養出超美的藍色魚群呢!首先要選對魚種,像藍色霓虹燈魚、藍魔鬼魚或是藍色孔雀魚都很適合初學者,這些魚不僅顏色夢幻,適應力也很強,不用太擔心養不活。

養魚最重要的就是水質管理啦!建議準備一個30公升以上的魚缸,這樣水質比較穩定。每週要記得換1/3的水,換水時要注意溫度變化不要太大。過濾系統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外掛式過濾器,既便宜又好用。記得定期清洗濾材,但不要用自來水直接沖,會把硝化菌都殺光光喔!

水質參數 理想範圍 檢測頻率
水溫 24-28°C 每天
pH值 6.5-7.5 每週
氨含量 0 ppm 每週
亞硝酸鹽 0 ppm 每週

餵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這些藍色小可愛其實食量不大,一天餵1-2次就夠了,每次的量要讓牠們在3分鐘內吃完。可以選擇專用飼料搭配冷凍紅蟲,營養會更均衡。記得沒吃完的飼料要撈起來,不然水質很容易變差。如果發現魚兒不太愛吃東西,可能就是水質出問題了,要趕快檢查一下。

佈置魚缸時可以多放些沉木和水草,這些藍色魚特別喜歡在有遮蔽物的環境生活。水草建議選陰性水草像是莫絲、小榕,這些都很好養。燈光不用太強,每天開6-8小時就夠了,太強的光線反而會讓魚兒緊張。如果想讓魚的顏色更漂亮,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增色配方,但記得要適量喔!

淡水藍色精靈:這些魚超療癒 | 藍色淡水魚圖鑑:台灣常見品種 | 養藍色淡水魚的5個小秘訣

最近在淡水河畔散步時,意外發現水族店裡有種超吸睛的「藍色淡水魚」,牠們身上那種像寶石一樣閃閃發亮的藍色,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幾眼。這種魚在台灣其實不算常見,但因為顏色太特別,最近開始在水族愛好者之間引起討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種夢幻魚種的小知識,還有飼養時要注意的眉角。

說到藍色淡水魚的品種,其實選擇比想像中多。最受歡迎的包括藍色系的鬥魚、孔雀魚,還有最近很紅的電光藍斑馬魚。這些魚雖然都是藍色系,但性格和飼養難度差很多。像是鬥魚雖然美,但只能單獨養;孔雀魚則適合群養,而且繁殖力超強,一不小心就會爆缸。下面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品種 體長(cm) 適合水溫(℃) 性格 飼養難度
藍色鬥魚 5-7 24-28 兇猛好鬥 ★★☆☆☆
藍孔雀魚 3-5 22-26 溫和群游 ★☆☆☆☆
電光藍斑馬魚 4-6 24-28 活潑好動 ★★☆☆☆

養這種藍色系的魚,最麻煩的就是要維持牠們的體色。很多新手買回家沒多久就發現魚的顏色越來越淡,這通常是因為環境壓力或飼料營養不夠。建議可以用專門的增色飼料,水族館都有賣那種含有螺旋藻成分的,對維持藍色特別有效。另外燈光也很重要,用LED藍燈照的話,整缸魚會像在發光一樣,超級夢幻。

如果想看野生狀態的藍色淡水魚,其實台灣東部的溪流偶爾也能發現。不過現在因為環境污染,數量已經很少了。前陣子有網友在Google地圖上標記了幾個花蓮的秘境溪流,說在那裡看過野生藍色魚群,引起不少攝影愛好者跑去朝聖。但要提醒大家,野採是違法的,而且這些魚在自然環境中才能展現最美的樣子,用手機拍拍照就好,別打擾牠們的生活。

藍色淡水魚

淡水老街必吃!藍色淡水魚料理5家推薦

來到淡水老街除了逛老街、看夕陽,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在地的藍色淡水魚料理啦!這些店家都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每間都有自己獨門的烹調手法,把淡水河鮮的美味發揮到極致。今天就來分享5家我私心最愛的店家,保證讓你吃到最道地的淡水味。

首先要推薦的是「阿給老店」,他們家的炸魚排外酥內嫩,搭配特調醬料真的絕配。老闆堅持每天清晨去漁市挑最新鮮的魚貨,所以吃起來完全沒有腥味,只有滿滿的鮮甜。再來是「淡水魚丸大王」,雖然店名主打魚丸,但他們的清蒸藍魚也是一絕,簡單的蔥薑調味就能帶出魚肉的細緻口感。

店名 招牌菜 推薦理由 人均價位
阿給老店 炸魚排 外酥內嫩,特調醬料 NT$150-250
淡水魚丸大王 清蒸藍魚 魚肉細緻,原汁原味 NT$200-300
老街魚酥 酥炸魚塊 獨家醃料,香脆不油膩 NT$100-200
渡船頭海鮮 三杯藍魚 醬香入味,超級下飯 NT$250-350
漁人碼頭現撈 鹽烤藍魚 現撈現烤,鮮度爆表 NT$300-400

「老街魚酥」的酥炸魚塊也是必吃,他們家的獨門醃料讓魚塊吃起來特別夠味,而且炸得恰到好處,完全不會油膩。喜歡重口味的朋友一定要試試「渡船頭海鮮」的三杯藍魚,濃郁的醬香完全滲透到魚肉裡,配白飯可以連吃三碗。最後是「漁人碼頭現撈」,這家就在漁港旁邊,主打現撈現烤,簡單的鹽烤就能吃到最純粹的鮮味,魚肉超級juicy。

這些店家通常下午開始營業到晚上,假日人潮會比較多,建議可以避開用餐尖峰時段。另外要注意的是,因為都是現點現做,有時候需要稍微等待一下,但相信我,絕對值得!每間店的料理方式都不一樣,有機會的話可以都試試看,感受不同烹調手法帶來的味覺驚喜。

為何淡水河能孕育出獨特的藍色淡水魚?原來跟這些環境因素有關!

每次經過淡水河畔,總會被水面上閃爍的藍色身影吸引,這些獨特的藍色淡水魚可不是隨便哪裡都看得到的。淡水河特殊的河口環境,剛好是這些小傢伙最愛的棲息地。你知道嗎?這裡的河水是淡水與海水交會的區域,鹽度變化大,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讓這些魚類演化出與眾不同的藍色體色,就像是穿了一件專屬的淡水河限定款外衣。

說到這些藍色淡水魚的生存秘訣,就不得不提到淡水河獨特的水質條件。這裡的水流速度適中,河底有豐富的泥沙沉積,加上充足的陽光照射,孕育了大量浮游生物。這些小生物不僅是魚類的食物來源,更影響著牠們的體色表現。有趣的是,這些魚的藍色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深淺不同,春天繁殖期時特別鮮豔,就像在跟同伴說「我最帥」一樣!

影響因素 對藍色淡水魚的影響 觀察重點
鹽度變化 促進特殊體色演化 河口區域最明顯
水溫 影響代謝與體色深淺 春夏較鮮豔,秋冬轉淡
食物來源 浮游生物中的蝦紅素影響體色 水質清澈處魚群較多
河床底質 提供躲避空間與產卵場所 泥沙交匯處族群最密集

這些藍色小精靈最愛在退潮時分出來活動,特別是靠近紅樹林一帶的淺水區。老一輩的漁民說,要看牠們最美的樣子,得選在陽光斜照的午後,那時候魚身上的藍色會閃著金屬光澤,像是把整個淡水河的波光都穿在身上。不過要提醒大家,現在這些魚的數量已經比以前少很多了,觀賞時記得保持距離,別打擾牠們的生活。下次你來淡水玩,不妨多留意一下河面,說不定就能發現這些會移動的藍寶石喔!

藍色淡水魚

最近好多魚友都在問如何在家輕鬆養殖夢幻藍色淡水魚?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算新手也能養出超美的藍色魚群呢!首先要選對魚種,像藍色霓虹燈魚、藍魔鬼魚或是藍色孔雀魚都很適合初學者,這些魚不僅顏色夢幻,適應力也很強,不用太擔心養不活。

養魚最重要的就是水質管理啦!建議準備一個30公升以上的魚缸,這樣水質比較穩定。每週要記得換1/3的水,換水時要注意溫度變化不要太大。過濾系統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外掛式過濾器,既便宜又好用。記得定期清洗濾材,但不要用自來水直接沖,會把硝化菌都殺光光喔!

水質參數 理想範圍 檢測頻率
水溫 24-28°C 每天
pH值 6.5-7.5 每週
氨含量 0 ppm 每週
亞硝酸鹽 0 ppm 每週

餵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這些藍色小可愛其實食量不大,一天餵1-2次就夠了,每次的量要讓牠們在3分鐘內吃完。可以選擇專用飼料搭配冷凍紅蟲,營養會更均衡。記得沒吃完的飼料要撈起來,不然水質很容易變差。如果發現魚兒不太愛吃東西,可能就是水質出問題了,要趕快檢查一下。

佈置魚缸時可以多放些沉木和水草,這些藍色魚特別喜歡在有遮蔽物的環境生活。水草建議選陰性水草像是莫絲、小榕,這些都很好養。燈光不用太強,每天開6-8小時就夠了,太強的光線反而會讓魚兒緊張。如果想讓魚的顏色更漂亮,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增色配方,但記得要適量喔!

淡水藍色精靈:這些魚超療癒 | 藍色淡水魚圖鑑:台灣常見品種 | 養藍色淡水魚的5個小秘訣

最近在淡水河畔散步時,意外發現水族店裡有種超吸睛的「藍色淡水魚」,牠們身上那種像寶石一樣閃閃發亮的藍色,讓人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幾眼。這種魚在台灣其實不算常見,但因為顏色太特別,最近開始在水族愛好者之間引起討論。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種夢幻魚種的小知識,還有飼養時要注意的眉角。

說到藍色淡水魚的品種,其實選擇比想像中多。最受歡迎的包括藍色系的鬥魚、孔雀魚,還有最近很紅的電光藍斑馬魚。這些魚雖然都是藍色系,但性格和飼養難度差很多。像是鬥魚雖然美,但只能單獨養;孔雀魚則適合群養,而且繁殖力超強,一不小心就會爆缸。下面整理了一個簡單的比較表:

品種 體長(cm) 適合水溫(℃) 性格 飼養難度
藍色鬥魚 5-7 24-28 兇猛好鬥 ★★☆☆☆
藍孔雀魚 3-5 22-26 溫和群游 ★☆☆☆☆
電光藍斑馬魚 4-6 24-28 活潑好動 ★★☆☆☆

養這種藍色系的魚,最麻煩的就是要維持牠們的體色。很多新手買回家沒多久就發現魚的顏色越來越淡,這通常是因為環境壓力或飼料營養不夠。建議可以用專門的增色飼料,水族館都有賣那種含有螺旋藻成分的,對維持藍色特別有效。另外燈光也很重要,用LED藍燈照的話,整缸魚會像在發光一樣,超級夢幻。

如果想看野生狀態的藍色淡水魚,其實台灣東部的溪流偶爾也能發現。不過現在因為環境污染,數量已經很少了。前陣子有網友在Google地圖上標記了幾個花蓮的秘境溪流,說在那裡看過野生藍色魚群,引起不少攝影愛好者跑去朝聖。但要提醒大家,野採是違法的,而且這些魚在自然環境中才能展現最美的樣子,用手機拍拍照就好,別打擾牠們的生活。

藍色淡水魚

淡水老街必吃!藍色淡水魚料理5家推薦

來到淡水老街除了逛老街、看夕陽,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在地的藍色淡水魚料理啦!這些店家都是在地人從小吃到大的老字號,每間都有自己獨門的烹調手法,把淡水河鮮的美味發揮到極致。今天就來分享5家我私心最愛的店家,保證讓你吃到最道地的淡水味。

首先要推薦的是「阿給老店」,他們家的炸魚排外酥內嫩,搭配特調醬料真的絕配。老闆堅持每天清晨去漁市挑最新鮮的魚貨,所以吃起來完全沒有腥味,只有滿滿的鮮甜。再來是「淡水魚丸大王」,雖然店名主打魚丸,但他們的清蒸藍魚也是一絕,簡單的蔥薑調味就能帶出魚肉的細緻口感。

店名 招牌菜 推薦理由 人均價位
阿給老店 炸魚排 外酥內嫩,特調醬料 NT$150-250
淡水魚丸大王 清蒸藍魚 魚肉細緻,原汁原味 NT$200-300
老街魚酥 酥炸魚塊 獨家醃料,香脆不油膩 NT$100-200
渡船頭海鮮 三杯藍魚 醬香入味,超級下飯 NT$250-350
漁人碼頭現撈 鹽烤藍魚 現撈現烤,鮮度爆表 NT$300-400

「老街魚酥」的酥炸魚塊也是必吃,他們家的獨門醃料讓魚塊吃起來特別夠味,而且炸得恰到好處,完全不會油膩。喜歡重口味的朋友一定要試試「渡船頭海鮮」的三杯藍魚,濃郁的醬香完全滲透到魚肉裡,配白飯可以連吃三碗。最後是「漁人碼頭現撈」,這家就在漁港旁邊,主打現撈現烤,簡單的鹽烤就能吃到最純粹的鮮味,魚肉超級juicy。

這些店家通常下午開始營業到晚上,假日人潮會比較多,建議可以避開用餐尖峰時段。另外要注意的是,因為都是現點現做,有時候需要稍微等待一下,但相信我,絕對值得!每間店的料理方式都不一樣,有機會的話可以都試試看,感受不同烹調手法帶來的味覺驚喜。

為何淡水河能孕育出獨特的藍色淡水魚?原來跟這些環境因素有關!

每次經過淡水河畔,總會被水面上閃爍的藍色身影吸引,這些獨特的藍色淡水魚可不是隨便哪裡都看得到的。淡水河特殊的河口環境,剛好是這些小傢伙最愛的棲息地。你知道嗎?這裡的河水是淡水與海水交會的區域,鹽度變化大,形成了特殊的生態環境,讓這些魚類演化出與眾不同的藍色體色,就像是穿了一件專屬的淡水河限定款外衣。

說到這些藍色淡水魚的生存秘訣,就不得不提到淡水河獨特的水質條件。這裡的水流速度適中,河底有豐富的泥沙沉積,加上充足的陽光照射,孕育了大量浮游生物。這些小生物不僅是魚類的食物來源,更影響著牠們的體色表現。有趣的是,這些魚的藍色會隨著季節變化而深淺不同,春天繁殖期時特別鮮豔,就像在跟同伴說「我最帥」一樣!

影響因素 對藍色淡水魚的影響 觀察重點
鹽度變化 促進特殊體色演化 河口區域最明顯
水溫 影響代謝與體色深淺 春夏較鮮豔,秋冬轉淡
食物來源 浮游生物中的蝦紅素影響體色 水質清澈處魚群較多
河床底質 提供躲避空間與產卵場所 泥沙交匯處族群最密集

這些藍色小精靈最愛在退潮時分出來活動,特別是靠近紅樹林一帶的淺水區。老一輩的漁民說,要看牠們最美的樣子,得選在陽光斜照的午後,那時候魚身上的藍色會閃著金屬光澤,像是把整個淡水河的波光都穿在身上。不過要提醒大家,現在這些魚的數量已經比以前少很多了,觀賞時記得保持距離,別打擾牠們的生活。下次你來淡水玩,不妨多留意一下河面,說不定就能發現這些會移動的藍寶石喔!

藍色淡水魚

最近好多魚友都在問如何在家輕鬆養殖夢幻藍色淡水魚?其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就算新手也能養出超美的藍色魚群呢!首先要選對魚種,像藍色霓虹燈魚、藍魔鬼魚或是藍色孔雀魚都很適合初學者,這些魚不僅顏色夢幻,適應力也很強,不用太擔心養不活。

養魚最重要的就是水質管理啦!建議準備一個30公升以上的魚缸,這樣水質比較穩定。每週要記得換1/3的水,換水時要注意溫度變化不要太大。過濾系統也很重要,可以選擇外掛式過濾器,既便宜又好用。記得定期清洗濾材,但不要用自來水直接沖,會把硝化菌都殺光光喔!

水質參數 理想範圍 檢測頻率
水溫 24-28°C 每天
pH值 6.5-7.5 每週
氨含量 0 ppm 每週
亞硝酸鹽 0 ppm 每週

餵食方面要特別注意,這些藍色小可愛其實食量不大,一天餵1-2次就夠了,每次的量要讓牠們在3分鐘內吃完。可以選擇專用飼料搭配冷凍紅蟲,營養會更均衡。記得沒吃完的飼料要撈起來,不然水質很容易變差。如果發現魚兒不太愛吃東西,可能就是水質出問題了,要趕快檢查一下。

佈置魚缸時可以多放些沉木和水草,這些藍色魚特別喜歡在有遮蔽物的環境生活。水草建議選陰性水草像是莫絲、小榕,這些都很好養。燈光不用太強,每天開6-8小時就夠了,太強的光線反而會讓魚兒緊張。如果想讓魚的顏色更漂亮,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增色配方,但記得要適量喔!

2025門口地氈顏色趨勢大公開 | 2025地氈選這色最招財! | 2025居家風水地氈顏色指南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該怎麼選,畢竟這可是每天進出家門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啊!不僅要考慮風水招財,還要搭配裝潢風格,甚至連清潔難度都要納入考量。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挑選技巧,讓你家門口既美觀又實用。

先說說今年最夯的色系吧!根據室內設計師觀察,2025年特別流行「大地自然色」,像是暖灰、奶茶棕這類低調又耐髒的顏色超級受歡迎。尤其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環保,這種接近自然的色調剛好符合趨勢。不過如果你家走現代風,也可以考慮帶點金屬光澤的深藍或墨綠,整個質感直接升級!

流行色系 適合風格 清潔難度 風水寓意
暖灰/奶茶棕 北歐風、無印風 ★★☆☆☆ 穩定聚財
深藍/墨綠 工業風、現代風 ★★★☆☆ 事業運提升
酒紅/焦橙 復古風、南洋風 ★★★★☆ 招桃花人緣
黑白幾何 極簡風、LOFT風 ★☆☆☆☆ 需搭配方位

講到材質選擇,現在很多人會糾結要買傳統的椰纖地氈還是新式的矽藻土地墊。椰纖的好處是超級耐磨,家裡有養寵物的特別適合,而且價格相對親民。矽藻土則是吸水快乾,雨季的時候真的超實用,不過要記得定期曬太陽保持乾燥喔!最近還看到有出結合兩種材質的款式,底部是矽藻土、表面做椰纖紋路,完全就是為台灣潮濕氣候設計的啦~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最近很紅的「智能地氈」,內建LED燈條可以隨心情變換顏色,還能用手機APP控制。雖然價格比較高,但科技控應該會愛死這種玩意兒。不過要提醒一下,這種電子產品記得買防水款,不然台灣午後雷陣雨這麼多,很容易就報銷了。另外也有廠商推出「抗菌防霉」的特殊塗層地氈,特別適合家裡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

最後小小提醒,選地氈尺寸時記得量好門口空間再買喔!太小的話灰塵容易跑進屋內,太大又會影響開關門。一般建議要比門寬多出20-30公分最剛好,這樣進出時才能完整踩踏到。如果是公寓大樓的話,還要先確認管委會有沒有規定統一顏色,免得買了不能用就尷尬啦~

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

2025年門口地氈流行什麼顏色?最新趨勢大公開!最近逛傢飾店發現,地氈的顏色選擇真的越來越有趣了,不再是以前那種死板的咖啡色或灰色,而是多了好多讓人眼睛一亮的選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2025年最夯的門口地氈顏色趨勢,下次要換地氈的時候就可以參考啦!

首先大地色系還是很受歡迎,但今年特別流行帶點灰調的「燕麥色」,這種顏色超級百搭,不管你家門口是深色還是淺色都很配。而且它耐髒程度比純白色好很多,就算踩到一點泥土也不會太明顯,超級適合台灣這種常常下雨的天氣。另外「焦糖奶茶色」也很紅,帶點溫暖的感覺,讓人一回家就覺得很放鬆。

如果你家風格比較現代,那「霧霾藍」絕對要考慮!這個顏色在2025年超級火,很多設計師都推薦。它不會像傳統藍色那麼強烈,帶點灰灰的感覺,放在門口整個質感就提升很多。還有一個意外爆紅的顏色是「抹茶綠」,這種帶點黃調的綠色看起來很清新,特別適合喜歡自然風格的人。

流行色系 適合風格 耐髒程度
燕麥色 北歐風、簡約風 ★★★★☆
焦糖奶茶色 鄉村風、復古風 ★★★☆☆
霧霾藍 現代風、工業風 ★★★★☆
抹茶綠 自然風、日式風 ★★★☆☆

最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雙色拼接的地氈變多了!像是灰色配粉紅、米白配深藍這種組合,讓門口看起來更有設計感。材質方面,短毛的款式比較好清理,長毛的雖然踩起來很舒服,但台灣潮濕容易卡灰塵,建議還是選好保養的比較實在。另外有些地氈還會加入防滑設計,下雨天就不怕滑倒,這個真的很實用。

最近走在台灣的巷弄裡,發現好多鄰居都在換門口地氈,你是不是也好奇「為什麼2025年大家都在換門口地氈?顏色有講究」?其實這跟今年流行的居家風水有關,特別是過了農曆七月後,大家都想趁年底前調整家運。老師說門口地氈就像家的「嘴巴」,顏色選對才能把好運「吃」進來,難怪最近五金行跟家居賣場的地氈區總是特別多人。

先說說大家最在意的顏色選擇,2025年特別流行這幾種搭配:

地氈顏色 適合方位 招來的好運
深咖啡色 大門朝東 事業穩定、貴人相助
墨綠色 大門朝南 健康運勢、家庭和樂
淺灰色 大門朝西 偏財運佳、投資順利
磚紅色 大門朝北 桃花人緣、社交順利

除了顏色,材質也有講究。像我們這種潮濕的氣候,最好選防霉的聚丙烯材質,底部要有防滑顆粒的才安全。我家隔壁阿嬤上個月換了紅色地氈後,她孫子真的交到女朋友了,現在整條街的阿姨都在問她去哪裡買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地氈尺寸要配合門的寬度,太大太小都不行,最好是門寬的2/3左右最剛好。

清潔保養也很重要,很多人以為地氈不用常洗,其實每週至少要用吸塵器清一次,兩個月要整個拿起來刷洗晾乾。我表姊就是懶得洗地氈,結果好運都被灰塵擋住了,換工作一直不順利。後來聽老師建議換了新的墨綠色地氈,每天回家都有記得踩一踩,上個月終於拿到理想公司的offer。

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

2025年玄關地氈顏色怎麼選?風水師教你挑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2025年玄關地氈到底要選什麼顏色才夠旺?畢竟玄關是家裡的第一道門面,選對顏色不僅能讓客人一進門就覺得舒服,還能幫全家招來好運勢呢!今天就來分享風水師的專業建議,讓大家挑地氈不再頭痛。

首先要知道2025年的流年飛星方位,因為不同方位適合的顏色都不一樣。如果你家玄關剛好在東南方,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這個位置明年可是財位喔!建議可以選擇紅色或紫色的地氈,這兩種顏色都能帶動財氣,讓錢財滾滾來。不過要記得避開全黑或全白,這兩種顏色對財運比較不利。

玄關方位 推薦顏色 避開顏色 效果
東南方 紅、紫 黑、白 招財
西北方 金、白 紅、紫 貴人
正東方 綠、藍 黃、棕 健康
西南方 黃、棕 綠、藍 桃花

除了方位之外,也要考慮家裡整體的裝潢風格。如果家裡是走北歐風或簡約風,可以選擇米色或淺灰色的地氈,既不會太搶眼又能符合風水要求。要是喜歡活潑一點的感覺,今年也很流行帶點幾何圖案的款式,只要主色調符合方位建議就沒問題。

另外材質也很重要,最好選短毛或平織的地氈,比較好清理又不容易藏污納垢。風水師特別提醒,地氈一定要保持乾淨,破損或太髒的地氈反而會把好運趕跑喔!建議每兩三個月就拿去清洗一次,讓玄關隨時都保持清爽的氣場。

2025門口地氈顏色趨勢大公開 | 2025地氈選這色最招財! | 2025居家風水地氈顏色指南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該怎麼選,畢竟這可是每天進出家門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啊!不僅要考慮風水招財,還要搭配裝潢風格,甚至連清潔難度都要納入考量。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挑選技巧,讓你家門口既美觀又實用。

先說說今年最夯的色系吧!根據室內設計師觀察,2025年特別流行「大地自然色」,像是暖灰、奶茶棕這類低調又耐髒的顏色超級受歡迎。尤其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環保,這種接近自然的色調剛好符合趨勢。不過如果你家走現代風,也可以考慮帶點金屬光澤的深藍或墨綠,整個質感直接升級!

流行色系 適合風格 清潔難度 風水寓意
暖灰/奶茶棕 北歐風、無印風 ★★☆☆☆ 穩定聚財
深藍/墨綠 工業風、現代風 ★★★☆☆ 事業運提升
酒紅/焦橙 復古風、南洋風 ★★★★☆ 招桃花人緣
黑白幾何 極簡風、LOFT風 ★☆☆☆☆ 需搭配方位

講到材質選擇,現在很多人會糾結要買傳統的椰纖地氈還是新式的矽藻土地墊。椰纖的好處是超級耐磨,家裡有養寵物的特別適合,而且價格相對親民。矽藻土則是吸水快乾,雨季的時候真的超實用,不過要記得定期曬太陽保持乾燥喔!最近還看到有出結合兩種材質的款式,底部是矽藻土、表面做椰纖紋路,完全就是為台灣潮濕氣候設計的啦~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最近很紅的「智能地氈」,內建LED燈條可以隨心情變換顏色,還能用手機APP控制。雖然價格比較高,但科技控應該會愛死這種玩意兒。不過要提醒一下,這種電子產品記得買防水款,不然台灣午後雷陣雨這麼多,很容易就報銷了。另外也有廠商推出「抗菌防霉」的特殊塗層地氈,特別適合家裡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

最後小小提醒,選地氈尺寸時記得量好門口空間再買喔!太小的話灰塵容易跑進屋內,太大又會影響開關門。一般建議要比門寬多出20-30公分最剛好,這樣進出時才能完整踩踏到。如果是公寓大樓的話,還要先確認管委會有沒有規定統一顏色,免得買了不能用就尷尬啦~

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

2025年門口地氈流行什麼顏色?最新趨勢大公開!最近逛傢飾店發現,地氈的顏色選擇真的越來越有趣了,不再是以前那種死板的咖啡色或灰色,而是多了好多讓人眼睛一亮的選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2025年最夯的門口地氈顏色趨勢,下次要換地氈的時候就可以參考啦!

首先大地色系還是很受歡迎,但今年特別流行帶點灰調的「燕麥色」,這種顏色超級百搭,不管你家門口是深色還是淺色都很配。而且它耐髒程度比純白色好很多,就算踩到一點泥土也不會太明顯,超級適合台灣這種常常下雨的天氣。另外「焦糖奶茶色」也很紅,帶點溫暖的感覺,讓人一回家就覺得很放鬆。

如果你家風格比較現代,那「霧霾藍」絕對要考慮!這個顏色在2025年超級火,很多設計師都推薦。它不會像傳統藍色那麼強烈,帶點灰灰的感覺,放在門口整個質感就提升很多。還有一個意外爆紅的顏色是「抹茶綠」,這種帶點黃調的綠色看起來很清新,特別適合喜歡自然風格的人。

流行色系 適合風格 耐髒程度
燕麥色 北歐風、簡約風 ★★★★☆
焦糖奶茶色 鄉村風、復古風 ★★★☆☆
霧霾藍 現代風、工業風 ★★★★☆
抹茶綠 自然風、日式風 ★★★☆☆

最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雙色拼接的地氈變多了!像是灰色配粉紅、米白配深藍這種組合,讓門口看起來更有設計感。材質方面,短毛的款式比較好清理,長毛的雖然踩起來很舒服,但台灣潮濕容易卡灰塵,建議還是選好保養的比較實在。另外有些地氈還會加入防滑設計,下雨天就不怕滑倒,這個真的很實用。

最近走在台灣的巷弄裡,發現好多鄰居都在換門口地氈,你是不是也好奇「為什麼2025年大家都在換門口地氈?顏色有講究」?其實這跟今年流行的居家風水有關,特別是過了農曆七月後,大家都想趁年底前調整家運。老師說門口地氈就像家的「嘴巴」,顏色選對才能把好運「吃」進來,難怪最近五金行跟家居賣場的地氈區總是特別多人。

先說說大家最在意的顏色選擇,2025年特別流行這幾種搭配:

地氈顏色 適合方位 招來的好運
深咖啡色 大門朝東 事業穩定、貴人相助
墨綠色 大門朝南 健康運勢、家庭和樂
淺灰色 大門朝西 偏財運佳、投資順利
磚紅色 大門朝北 桃花人緣、社交順利

除了顏色,材質也有講究。像我們這種潮濕的氣候,最好選防霉的聚丙烯材質,底部要有防滑顆粒的才安全。我家隔壁阿嬤上個月換了紅色地氈後,她孫子真的交到女朋友了,現在整條街的阿姨都在問她去哪裡買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地氈尺寸要配合門的寬度,太大太小都不行,最好是門寬的2/3左右最剛好。

清潔保養也很重要,很多人以為地氈不用常洗,其實每週至少要用吸塵器清一次,兩個月要整個拿起來刷洗晾乾。我表姊就是懶得洗地氈,結果好運都被灰塵擋住了,換工作一直不順利。後來聽老師建議換了新的墨綠色地氈,每天回家都有記得踩一踩,上個月終於拿到理想公司的offer。

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

2025年玄關地氈顏色怎麼選?風水師教你挑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2025年玄關地氈到底要選什麼顏色才夠旺?畢竟玄關是家裡的第一道門面,選對顏色不僅能讓客人一進門就覺得舒服,還能幫全家招來好運勢呢!今天就來分享風水師的專業建議,讓大家挑地氈不再頭痛。

首先要知道2025年的流年飛星方位,因為不同方位適合的顏色都不一樣。如果你家玄關剛好在東南方,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這個位置明年可是財位喔!建議可以選擇紅色或紫色的地氈,這兩種顏色都能帶動財氣,讓錢財滾滾來。不過要記得避開全黑或全白,這兩種顏色對財運比較不利。

玄關方位 推薦顏色 避開顏色 效果
東南方 紅、紫 黑、白 招財
西北方 金、白 紅、紫 貴人
正東方 綠、藍 黃、棕 健康
西南方 黃、棕 綠、藍 桃花

除了方位之外,也要考慮家裡整體的裝潢風格。如果家裡是走北歐風或簡約風,可以選擇米色或淺灰色的地氈,既不會太搶眼又能符合風水要求。要是喜歡活潑一點的感覺,今年也很流行帶點幾何圖案的款式,只要主色調符合方位建議就沒問題。

另外材質也很重要,最好選短毛或平織的地氈,比較好清理又不容易藏污納垢。風水師特別提醒,地氈一定要保持乾淨,破損或太髒的地氈反而會把好運趕跑喔!建議每兩三個月就拿去清洗一次,讓玄關隨時都保持清爽的氣場。

2025門口地氈顏色趨勢大公開 | 2025地氈選這色最招財! | 2025居家風水地氈顏色指南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該怎麼選,畢竟這可是每天進出家門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啊!不僅要考慮風水招財,還要搭配裝潢風格,甚至連清潔難度都要納入考量。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挑選技巧,讓你家門口既美觀又實用。

先說說今年最夯的色系吧!根據室內設計師觀察,2025年特別流行「大地自然色」,像是暖灰、奶茶棕這類低調又耐髒的顏色超級受歡迎。尤其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環保,這種接近自然的色調剛好符合趨勢。不過如果你家走現代風,也可以考慮帶點金屬光澤的深藍或墨綠,整個質感直接升級!

流行色系 適合風格 清潔難度 風水寓意
暖灰/奶茶棕 北歐風、無印風 ★★☆☆☆ 穩定聚財
深藍/墨綠 工業風、現代風 ★★★☆☆ 事業運提升
酒紅/焦橙 復古風、南洋風 ★★★★☆ 招桃花人緣
黑白幾何 極簡風、LOFT風 ★☆☆☆☆ 需搭配方位

講到材質選擇,現在很多人會糾結要買傳統的椰纖地氈還是新式的矽藻土地墊。椰纖的好處是超級耐磨,家裡有養寵物的特別適合,而且價格相對親民。矽藻土則是吸水快乾,雨季的時候真的超實用,不過要記得定期曬太陽保持乾燥喔!最近還看到有出結合兩種材質的款式,底部是矽藻土、表面做椰纖紋路,完全就是為台灣潮濕氣候設計的啦~

說到這個,不得不提最近很紅的「智能地氈」,內建LED燈條可以隨心情變換顏色,還能用手機APP控制。雖然價格比較高,但科技控應該會愛死這種玩意兒。不過要提醒一下,這種電子產品記得買防水款,不然台灣午後雷陣雨這麼多,很容易就報銷了。另外也有廠商推出「抗菌防霉」的特殊塗層地氈,特別適合家裡有過敏體質的人使用。

最後小小提醒,選地氈尺寸時記得量好門口空間再買喔!太小的話灰塵容易跑進屋內,太大又會影響開關門。一般建議要比門寬多出20-30公分最剛好,這樣進出時才能完整踩踏到。如果是公寓大樓的話,還要先確認管委會有沒有規定統一顏色,免得買了不能用就尷尬啦~

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

2025年門口地氈流行什麼顏色?最新趨勢大公開!最近逛傢飾店發現,地氈的顏色選擇真的越來越有趣了,不再是以前那種死板的咖啡色或灰色,而是多了好多讓人眼睛一亮的選擇。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2025年最夯的門口地氈顏色趨勢,下次要換地氈的時候就可以參考啦!

首先大地色系還是很受歡迎,但今年特別流行帶點灰調的「燕麥色」,這種顏色超級百搭,不管你家門口是深色還是淺色都很配。而且它耐髒程度比純白色好很多,就算踩到一點泥土也不會太明顯,超級適合台灣這種常常下雨的天氣。另外「焦糖奶茶色」也很紅,帶點溫暖的感覺,讓人一回家就覺得很放鬆。

如果你家風格比較現代,那「霧霾藍」絕對要考慮!這個顏色在2025年超級火,很多設計師都推薦。它不會像傳統藍色那麼強烈,帶點灰灰的感覺,放在門口整個質感就提升很多。還有一個意外爆紅的顏色是「抹茶綠」,這種帶點黃調的綠色看起來很清新,特別適合喜歡自然風格的人。

流行色系 適合風格 耐髒程度
燕麥色 北歐風、簡約風 ★★★★☆
焦糖奶茶色 鄉村風、復古風 ★★★☆☆
霧霾藍 現代風、工業風 ★★★★☆
抹茶綠 自然風、日式風 ★★★☆☆

最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雙色拼接的地氈變多了!像是灰色配粉紅、米白配深藍這種組合,讓門口看起來更有設計感。材質方面,短毛的款式比較好清理,長毛的雖然踩起來很舒服,但台灣潮濕容易卡灰塵,建議還是選好保養的比較實在。另外有些地氈還會加入防滑設計,下雨天就不怕滑倒,這個真的很實用。

最近走在台灣的巷弄裡,發現好多鄰居都在換門口地氈,你是不是也好奇「為什麼2025年大家都在換門口地氈?顏色有講究」?其實這跟今年流行的居家風水有關,特別是過了農曆七月後,大家都想趁年底前調整家運。老師說門口地氈就像家的「嘴巴」,顏色選對才能把好運「吃」進來,難怪最近五金行跟家居賣場的地氈區總是特別多人。

先說說大家最在意的顏色選擇,2025年特別流行這幾種搭配:

地氈顏色 適合方位 招來的好運
深咖啡色 大門朝東 事業穩定、貴人相助
墨綠色 大門朝南 健康運勢、家庭和樂
淺灰色 大門朝西 偏財運佳、投資順利
磚紅色 大門朝北 桃花人緣、社交順利

除了顏色,材質也有講究。像我們這種潮濕的氣候,最好選防霉的聚丙烯材質,底部要有防滑顆粒的才安全。我家隔壁阿嬤上個月換了紅色地氈後,她孫子真的交到女朋友了,現在整條街的阿姨都在問她去哪裡買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地氈尺寸要配合門的寬度,太大太小都不行,最好是門寬的2/3左右最剛好。

清潔保養也很重要,很多人以為地氈不用常洗,其實每週至少要用吸塵器清一次,兩個月要整個拿起來刷洗晾乾。我表姊就是懶得洗地氈,結果好運都被灰塵擋住了,換工作一直不順利。後來聽老師建議換了新的墨綠色地氈,每天回家都有記得踩一踩,上個月終於拿到理想公司的offer。

2025年門口地氈顏色

2025年玄關地氈顏色怎麼選?風水師教你挑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2025年玄關地氈到底要選什麼顏色才夠旺?畢竟玄關是家裡的第一道門面,選對顏色不僅能讓客人一進門就覺得舒服,還能幫全家招來好運勢呢!今天就來分享風水師的專業建議,讓大家挑地氈不再頭痛。

首先要知道2025年的流年飛星方位,因為不同方位適合的顏色都不一樣。如果你家玄關剛好在東南方,那就要特別注意了,這個位置明年可是財位喔!建議可以選擇紅色或紫色的地氈,這兩種顏色都能帶動財氣,讓錢財滾滾來。不過要記得避開全黑或全白,這兩種顏色對財運比較不利。

玄關方位 推薦顏色 避開顏色 效果
東南方 紅、紫 黑、白 招財
西北方 金、白 紅、紫 貴人
正東方 綠、藍 黃、棕 健康
西南方 黃、棕 綠、藍 桃花

除了方位之外,也要考慮家裡整體的裝潢風格。如果家裡是走北歐風或簡約風,可以選擇米色或淺灰色的地氈,既不會太搶眼又能符合風水要求。要是喜歡活潑一點的感覺,今年也很流行帶點幾何圖案的款式,只要主色調符合方位建議就沒問題。

另外材質也很重要,最好選短毛或平織的地氈,比較好清理又不容易藏污納垢。風水師特別提醒,地氈一定要保持乾淨,破損或太髒的地氈反而會把好運趕跑喔!建議每兩三個月就拿去清洗一次,讓玄關隨時都保持清爽的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