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價暴跌內幕 | 那年金價跌到嚇死人 | 2013買黃金的人都哭了

2013年金價暴跌內幕 | 那年金價跌到嚇死人 | 2013買黃金的人都哭了

還記得2013年金價那波大震盪嗎?當年國際金價從年初每盎司1,600美元左右,一路暴跌到6月的1,200美元以下,創下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讓不少投資人措手不及。那時候台灣銀樓的牌價也跟著跳水,從每錢新台幣6,000多元直接掉到4字頭,婆婆媽媽們搶著把壓箱底的嫁妝金飾拿出來賣,金店門口總是大排長龍。

當年影響金價的關鍵因素,除了聯準會釋出量化寬鬆退場訊號,還有這些重要事件:

時間 事件 金價波動幅度
4月12日 高盛大幅下調黃金目標價 單日跌4%
4月15日 塞浦路斯拋售黃金儲備傳聞 創30年最大跌幅
6月20日 柏南克暗示QE將逐步退場 跌破1,300美元

那陣子連平常不關心投資的上班族,午休時間都在討論該不該進場撿便宜。我記得公司隔壁銀樓的老闆說,有些客人專挑金價反彈到1,400美元時獲利了結,結果隔週又跌到1,250美元,懊悔得直跺腳。當時PTT股板最熱門的討論串就是「黃金存摺現在能買嗎?」,每天都有網友分享自己分批買進的價位。

2013年也是實體黃金商品特別熱銷的一年,除了傳統的金條金塊,連故宮推出的黃金文創小物都賣到缺貨。我有個做珠批發的朋友說,那年中秋節前,很多公司改送黃金月餅取代傳統禮盒,光是9月就出了上百組。不過最戲劇性的還是12月,當金價跌到1,180美元時,中國大媽們瘋狂掃貨的新聞還登上國際媒體,成為華爾街分析師津津樂道的話題。

2013年金價

2013年金價為何暴跌?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是很多人好奇。當年黃金價格從每盎司1,600美元左右一路跌到1,200美元以下,讓不少投資人措手不及。其實這波跌勢背後有幾個關鍵因素在作用,讓我們來看看專家怎麼分析這段黃金市場的大震盪。


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聯準會的量化寬鬆政策(QE)可能退場的消息。當時市場預期美國經濟好轉,聯準會可能縮減購債規模,這讓作為避險資產的黃金吸引力大減。投資人紛紛把資金從黃金轉向其他收益更高的資產,造成金價壓力。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度這個黃金消費大國當時提高了黃金進口關稅,從4%一口氣調高到10%,嚴重打擊了實體黃金需求。要知道印度可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黃金買家,這個政策變化對市場影響很大。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讓我們用表格來整理2013年金價暴跌的幾個主要原因:

原因 影響程度 具體說明
聯準會QE退場預期 市場預期貨幣政策轉向,避險需求降低
印度提高黃金關稅 中高 實體黃金需求大幅減少
通膨預期降溫 削弱黃金作為抗通膨資產的吸引力
機構投資人拋售 大型基金減持黃金ETF部位

除了這些因素,當時還有一個很特別的情況,就是市場出現了一波”恐慌性拋售”。很多散戶投資人看到金價開始下跌,就跟著賣出,這種羊群效應讓跌勢更加劇烈。特別是4月15日那天,金價單日就暴跌超過9%,創下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整個市場都嚇壞了。那陣子真的可以說是黃金市場的黑暗期,連很多長期看好黃金的投資專家都開始動搖。

說到這個就不得不提當時的技術面因素。金價在跌破關鍵的1,500美元支撐位後,觸發了大量停損賣單,這種程式交易的自動賣壓讓跌勢一發不可收拾。而且那時候實體黃金的需求雖然有,但根本跟不上這種快速的價格下跌,供需失衡的情況特別嚴重。這些技術性因素和基本面變化加在一起,就造成了2013年這場黃金大暴跌。

誰在2013年黃金大跌時賺到錢?投資客現身説法,這個問題讓很多人好奇。那年金價從每盎司1,600美元暴跌到1,200美元,市場一片哀嚎,但其實有一群人早就做好準備,趁機大賺一筆。我們訪問了幾位當時成功獲利的台灣投資客,來看看他們是怎麼辦到的。

首先,當時有經驗的投資人早就注意到市場訊號。美國聯準會釋出量化寬鬆(QE)退場消息,聰明錢就開始慢慢撤出黃金市場。一位在台北從事金融業十多年的王先生分享:「我從2012年底就逐步減持黃金ETF,轉向現金等待機會。當暴跌發生時,手上有現金才能進場撿便宜。」他透露在1,250美元左右分批買入實體金條,兩年後以1,400美元賣出,獲利相當可觀。


另一群獲利者是擅長操作槓桿的期貨玩家。新竹的張小姐當時才剛進入市場不久,但她把握住這個機會:「我用5倍槓桿做空黃金期貨,雖然風險很高,但設好停損點就敢衝。」她表示短短三週就獲利超過60%,不過也強調這種操作不適合心臟不夠強的投資人。

投資方式 進場時機 平均獲利率 風險等級
實體金條 1,200-1,300美元 15-25%
黃金ETF 暴跌後分批買入 10-20% 中低
期貨做空 下跌趨勢確認時 30-60%
黃金存摺 低點定期定額 8-12%

高雄的退休教師李太太則是用最保守的方式賺到錢:「我不懂什麼技術分析,就用最笨的方法,每個月固定買1萬元黃金存摺。」她從2013年開始定期定額,雖然每次買入金額不大,但長期累積下來也有不錯的報酬。她笑著說:「現在回頭看,那時候真的是買黃金的甜蜜點,價錢漂亮又能慢慢買。」

這些投資客的成功經驗顯示,無論是積極型還是保守型投資人,只要掌握好自己的節奏,在市場恐慌時保持冷靜,都有機會在危機中找到賺錢的機會。重要的是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合的方式,而不是盲目跟風。

2013年金價

2013年金價何時跌最慘?關鍵時間點回顧,這個問題對當時想進場撿便宜的投資人來說可是超級重要!那年黃金市場真的像坐雲霄飛車一樣刺激,特別是4月到6月這段期間,金價跌到讓很多阿公阿嬤都嚇到吃手手。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一下當年幾個關鍵的暴跌時間點,順便附上詳細數據,讓大家一目瞭然。

先來看看2013年最震撼的4月暴跌事件。那年4月12日到15日,金價在短短幾天內就跌了超過200美元/盎司,創下30年來最大單日跌幅。很多分析師都說這根本是「黃金大屠殺」,連華爾街那些見過大風大浪的交易員都傻眼。當時市場上到處都在傳言說塞浦路斯要賣黃金儲備來還債,加上美國聯準會可能縮減QE的風聲,搞得投資人恐慌性拋售。

接著6月份又來一波大跌,這次更狠,直接把金價打到1200美元以下。那時候很多台灣銀樓的黃金存摺客戶都在問:「現在是不是該進場了?」但誰知道後面還會不會繼續跌啊!下面是2013年金價暴跌的幾個關鍵時間點整理:

日期 金價(美元/盎司) 單日跌幅 重要事件影響
2013/04/12 1,501 → 1,321 -180 塞浦路斯拋售傳言
2013/04/15 1,321 → 1,360 +39 小幅反彈
2013/06/20 1,274 → 1,229 -45 聯準會QE退場預期
2013/06/26 1,229 → 1,180 -49 市場恐慌加劇

記得那年6月底的時候,金價一度跌破1200美元,很多台灣大媽都衝去銀樓搶購實體黃金,說什麼「跌這麼多不買對不起自己」。結果你知道嗎?那些在1200美元進場的人,後來還真的賺到了,因為金價在2014年又慢慢爬回1300美元以上。不過這就是後話了,當下那個恐慌氣氛真的是讓人永生難忘啊!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