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林驚見迷你奇異果!闊葉獼猴桃 | 闊葉獼猴桃能吃嗎?在地人告訴你 | 這種野果酸到皺眉!闊葉獼猴桃體驗

台灣山林驚見迷你奇異果!闊葉獼猴桃 | 闊葉獼猴桃能吃嗎?在地人告訴你 | 這種野果酸到皺眉!闊葉獼猴桃體驗

最近在日月潭周邊健行時,意外發現樹叢間掛著一串串迷你奇異果般的小果實,原來這就是台灣原生種的闊葉獼猴桃!這種可愛的野果直徑只有2-3公分,表皮佈滿細毛,切開後果肉呈現翡翠綠色,嚐起來酸中帶澀,還會有微微的麻刺感,跟市售的奇異果完全是不同風味呢。

闊葉獼猴桃主要分佈在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從北到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特別整理幾個觀察重點給喜歡自然的朋友參考:

特徵項目 詳細描述
葉片 橢圓形葉片可達15公分寬,邊緣有細鋸齒,摸起來像砂紙般粗糙
花期 春夏之交開淡黃色小花,雌雄異株,需要授粉才能結果
果實成熟期 8-10月轉為褐綠色,採摘時要戴手套避免絨毛刺激皮膚
食用方式 可加糖醃漬或泡酒,生吃建議搭配蜂蜜或梅粉中和酸澀味

根據中研院典藏資料記載,它的學名Actinidia latifolia源自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發現紀錄。有趣的是,雖然果實口感特殊,但山區部落會採集嫩葉當野菜,老一輩還流傳著用根部煮水緩解身體不適的民間用法。現在正是結果季節,下次爬山不妨注意林緣或溪谷邊,說不定能遇見這些掛在藤蔓上的小驚喜。

在野外遇到闊葉獼猴桃時要記得,它的枝條非常脆弱,觀察時盡量不要拉扯。如果想嘗試採集,最好選擇已經自然掉落的果實,保留種子還能回家試種看看。有農友分享種植經驗,說這種植物喜歡半日照環境,土壤要保持濕潤但排水要好,種在陽台花盆裡也能長出巴掌大的毛茸茸葉片呢!

闊葉獼猴桃

台灣哪裡可以找到野生闊葉獼猴桃?這些山區最容易發現!這種台灣原生種的獼猴桃其實比進口的奇異果更迷你可愛,果實大概只有拇指大小,但香氣超級濃郁。很多登山客可能看過卻不認識,今天就來分享幾個最容易遇到牠們的熱點,下次爬山記得睜大眼睛找找看!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野生闊葉獼猴桃最愛生長在海拔500-1500公尺的潮濕森林邊緣,特別是向陽坡面或溪谷附近。牠們的藤蔓會纏繞在其他樹木上,夏天開小白花,秋天結果時最容易辨認。要注意的是牠們的葉子邊緣有細鋸齒,摸起來有點粗粗的,和一般藤本植物不太一樣。

山區名稱 最佳尋找季節 常見海拔高度 備註
陽明山系 9-11月 600-900m 七星山步道周邊較多
太平山 10-12月 800-1200m 見晴古道沿線有分佈
阿里山 8-10月 1000-1500m 祝山觀日步道旁
雪霸國家公園 9-11月 1200-1800m 觀霧遊憩區周邊
合歡山區 7-9月 1500-2000m 小風口附近較少見

如果想增加找到的機率,建議選擇雨季過後的晴天去爬山,因為潮濕的環境會讓獼猴桃長得更好。記得要穿長袖長褲,因為牠們常和咬人貓、懸鉤子這類帶刺植物混生。採集時也要注意只取需要的量,留一些給山林裡的小動物吃,畢竟這是大家共享的自然資源嘛!

最近好多朋友問我「闊葉獼猴桃什麼時候成熟?採摘季節與辨識技巧分享」,剛好前陣子去南投山上採過,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實戰經驗。台灣的闊葉獼猴桃跟一般奇異果不太一樣,是本土野生品種,果實比較小顆但香氣超濃,通常在中低海拔山區都能找到,像新竹、苗栗、南投這些地方都很常見。

先講最重要的成熟時間,闊葉獼猴桃的產季大概是每年8月底到10月中,現在8月底其實已經可以開始找了。不過要特別注意,山區不同海拔成熟時間會有點差異,像海拔高一點的地方可能會晚個1-2週。我自己的經驗是9月中到10月初這段時間最容易找到熟度剛好的,太早採會很酸,太晚又容易被小動物搶先吃掉。

怎麼判斷可以採摘了呢?這裡整理幾個實用技巧給大家:

特徵 未成熟 成熟可採
果皮顏色 偏青綠色 轉為黃綠色
觸感 硬實 稍微變軟
香氣 不明顯 散發濃郁果香
果蒂 緊貼 開始鬆動

實際採的時候要記得帶剪刀或小刀,因為它的藤蔓很韌,用手硬扯會傷到植株。建議選陰天或清晨去採,這時候果實狀態最好。另外要留意外觀,成熟的闊葉獼猴桃表面會有細小的褐色斑點,這是正常的不是壞掉喔!採回家如果還是有點硬,可以跟蘋果或香蕉放在紙袋裡催熟,大概2-3天就會變軟了。


採摘地點方面,推薦找向陽坡地的森林邊緣,闊葉獼猴桃喜歡攀附在其他樹木上生長。記得要穿長袖長褲,因為它的藤蔓附近常常有蚊蟲或是咬人貓之類的植物。上次我去採的時候就遇到整片咬人貓,差點中招,還好有在地農友提醒。另外要注意的是,雖然是野生的但也不要過度採摘,留一些給山裡的動物吃,這樣明年才會繼續有得採。

闊葉獼猴桃

為什麼闊葉獼猴桃吃起來酸澀?原來要這樣處理才好吃

最近在市場看到這種長得像迷你奇異果的闊葉獼猴桃,買回家一吃整個臉都皺起來,酸澀到不行對吧?其實這種野生的獼猴桃本來就比一般奇異果酸很多,但經過適當處理後會變得很美味喔!台灣山區其實蠻常見這種原生種獼猴桃,老一輩的人都會特別教怎麼處理。

首先要知道,闊葉獼猴桃酸澀的主因是含有大量單寧酸和草酸,特別是完全成熟前採摘的果實。我們可以透過幾個方法來改善口感:

處理方法 所需時間 效果說明
自然催熟 3-5天 放在米缸或蘋果旁加速軟化
冷凍處理 1晚 破壞細胞結構降低澀味
糖漬 2小時 用砂糖醃製中和酸性
輕微加熱 5分鐘 蒸或微波可減少刺激性物質

我自己最推薦的方法是先冷凍再糖漬,這樣做出來的獼猴桃會帶點Q彈口感,酸味變得溫和很多。記得要挑選表皮稍微變軟的果實,太生的怎麼處理都會很澀。有些攤販會賣已經在樹上成熟的,這種通常比較不酸,但價格會貴一些。

另外分享一個小秘訣,把處理過的獼猴桃切片後淋點蜂蜜,或是打成果汁加養樂多,超級適合台灣悶熱的天氣。如果是從山上自己採回來的,記得要戴手套處理,因為果皮上的細毛會讓皮膚癢癢的。現在正是季節,市場偶爾會看到阿婆在賣,下次遇到不妨買來試試看這些方法!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