錡怎麼唸?台灣人常念錯 | 錡的正確發音教學 | 姓氏錡該怎麼讀?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討論「錡讀音」的問題,才發現原來很多人對這個字的發音不太確定。其實「錡」這個字在台灣最常見的讀音是「ㄑㄧˊ」,不過它其實還有其他讀法,今天就來跟大家詳細聊聊這個字的各種讀音和用法。
首先我們來看「錡」這個字的基本資訊:
項目 | 內容 |
---|---|
部首 | 金部 |
總筆畫 | 13畫 |
注音 | ㄑㄧˊ(主要讀音) |
拼音 | qí |
常見意思 | 古代一種三足的鍋具、姓氏 |
這個字在台灣最常用來當作姓氏,像是知名藝人「錡」姓就是讀作「ㄑㄧˊ」。不過有趣的是,這個字在古代還有其他讀音和意思。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記載,「錡」字在《廣韻》中有「魚羈切」的讀法,讀作「ㄧˊ」,意思是「釜之有足者」,也就是古代一種有腳的鍋子。
在實際使用上,我們可以發現「錡」這個字出現在很多古籍中。比如《詩經·豳風·破斧》就有「既破我斧,又缺我錡」的句子,這裡的「錡」就是指古代兵器或農具。現代人可能比較少用到這個字的本義,但作為姓氏還是很常見的,下次看到這個字就不會念錯啦!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這個字在台灣的實際使用狀況。根據內政部戶政司的統計,「錡」姓在台灣算是比較少見的姓氏,全台大約只有幾百人使用這個姓氏。不過因為有幾位知名人士姓「錡」,所以大家對這個字也不算太陌生。像是前立法委員「錡」某某,或是某位體育主播,都是這個姓氏的代表人物。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雖然「錡」字在台灣主要讀作「ㄑㄧˊ」,但在中國大陸的某些地區可能會讀作「ㄧˇ」,這是因為方言差異造成的。所以如果你聽到有人念「ㄧˇ」也不用太驚訝,只是地區性的讀音差異而已。
「錡」這個字到底怎麼唸?台灣人最常搞錯的讀音,每次看到這個字都讓人猶豫老半天。其實這個字在台灣最常見的讀音是「ㄑㄧˊ」,但很多人會誤讀成「ㄧˇ」或「ㄐㄧ」,甚至有人直接念半邊讀成「奇」,真的超容易搞混的啦!
這個字在台灣最常出現在人名或地名中,像是高雄就有一個「錡昌里」,還有很多人的名字裡也有這個字。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資料,「錡」字其實有兩種讀音,但在台灣我們通常只用其中一種:
讀音 | 注音符號 | 使用情況 | 例子 |
---|---|---|---|
ㄑㄧˊ | qí | 台灣常用讀音 | 錡昌里、人名 |
ㄧˇ | yǐ | 古代用法 | 古代兵器名 |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這個字的來源。「錡」原本是指古代的一種三足鍋,後來引申為姓氏和地名用字。在台灣,這個字特別容易讓人念錯,主要是因為它不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字形看起來跟「崎」、「琦」這些字有點像,大家就會自動套用相似的讀音。
下次如果你在路牌或文件上看到這個字,記得要念「ㄑㄧˊ」喔!雖然很多人會念錯,但現在知道了正確讀音,就可以當個小小糾正達人啦~不過也要注意場合啦,如果對方已經習慣某種念法,太過堅持反而會讓場面尷尬呢!
為什麼『錡』在台灣常被唸錯?原來跟這個習慣有關
最近有網友發現,台灣人遇到姓氏「錡」的時候,常常會唸成「ㄑㄧˊ」或「ㄐㄧˇ」,但其實正確讀音是「ㄧˇ」。這其實跟台灣人長期以來的「有邊讀邊」習慣有關!很多人在看到不認識的字時,會直接看偏旁來猜讀音,像「錡」右邊是「奇」,就自然聯想到「ㄑㄧˊ」或「ㄐㄧˇ」,但其實這個字在古代是指一種三腳鍋,讀音跟「蟻」一樣。
這種「看字猜音」的現象在台灣特別常見,尤其是遇到比較少見的姓氏時。像「凃」常被唸成「ㄊㄨˊ」(其實是「ㄊㄨˊ」和「ㄔㄨˊ」都可以)、「卞」被唸成「ㄅㄧㄢˋ」(正確是「ㄅㄧㄢˋ」)等等。下面整理幾個台灣人常唸錯的姓氏和正確讀音對照:
常見誤讀 | 正確讀音 | 舉例姓氏 |
---|---|---|
ㄑㄧˊ / ㄐㄧˇ | ㄧˇ | 錡 |
ㄊㄨˊ | ㄔㄨˊ(兩讀皆可) | 凃 |
ㄅㄧㄢˋ | ㄅㄧㄢˋ(其實沒錯,但常被懷疑唸錯) | 卞 |
ㄒㄩㄝˊ | ㄒㄩㄝˋ | 薛 |
台灣人之所以容易犯這種錯誤,主要是因為教育體系比較少強調罕用字的讀音,加上日常生活中不太會用到這些字,所以看到的時候就習慣用「形聲字」的方式來猜。像「錡」這種字,如果不是剛好認識姓這個的人,真的很容易唸錯。不過現在網路上有很多讀音查詢工具,下次遇到不確定的字,先查一下才不會鬧笑話喔!
另外,有些字的讀音其實隨著時代也有改變,像「蛤蜊」在台灣以前都唸「ㄍㄜˊ ㄌㄧˊ」,但現在很多人也接受「ㄍㄜˇ ㄌㄧˊ」的唸法了。語言本來就是會隨著使用習慣變化的,但對於姓氏這種比較嚴謹的用法,還是要尊重正確的讀音比較好。
今天要來教你正確發音:『錡』字的國語注音其實是「ㄑㄧˊ」,這個字在台灣其實不算罕見,但很多人都會念錯成「ㄑㄧˇ」或是「ㄑㄧ」,特別是在人名中出現時更容易搞混。其實「錡」這個字在古代是指一種三足的鍋具,後來也用作姓氏,像是台灣知名藝人「錡曉虹」就是正確念作「ㄑㄧˊ」。
很多人會把「錡」和「崎」搞混,雖然兩個字長得很像,但讀音完全不同。下面這個表格幫大家整理幾個容易混淆的字:
字 | 注音 | 常見錯誤讀音 | 舉例 |
---|---|---|---|
錡 | ㄑㄧˊ | ㄑㄧˇ、ㄑㄧ | 錡姓 |
崎 | ㄑㄧˊ | ㄑㄧˇ | 崎嶇 |
琦 | ㄑㄧˊ | ㄑㄧˇ | 琦玉 |
綺 | ㄑㄧˇ | ㄑㄧˊ | 綺麗 |
在台灣,這個字最常出現在姓氏中,像是新北市就有「錡」姓的里長。記得有一次去戶政事務所辦事,聽到櫃檯人員把「錡小姐」叫成「ㄑㄧˇ小姐」,當場就被糾正了。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因為「錡」字看起來真的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崎」或是「綺」的發音。
要記住「錡」的正確讀音,有個小訣竅可以分享:把它想成「奇怪的鍋子」,因為「奇」念ㄑㄧˊ,而「錡」原本就是指鍋具。這樣聯想就比較不容易念錯了。下次在路邊看到「錡」這個字,或是遇到姓「錡」的朋友,可別再念錯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