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殖列傳5句商場金句超實用 | 古人做生意智慧這幾句必學 | 白圭名言教你低買高賣秘訣
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錄了許多經商致富的智慧,這些貨殖列傳名言流傳至今,對現代人理財、創業還是很有啟發。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特別實用的觀點,順便整理成表格方便對照,這些道理放在2025年的台灣社會依然很受用喔!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這句話是戰國時期商人白圭的經營哲學,簡單來說就是逆向操作。當大家都在拋售某樣商品時,他反而低價買進;等市場需求變大、大家搶著要的時候,他再高價賣出。這種思維套用在現在的股票市場或房地產投資也很常見,關鍵是要有獨到眼光和耐心等待時機。就像前幾年疫情剛爆發時,有些行業慘澹經營,但懂得「人棄我取」的人反而找到好機會。
《貨殖列傳》裡還提到「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這是在講定價策略。商品價格高的時候要像丟垃圾一樣趕快脫手,價格低的時候要當成寶貝一樣搶著買進。這種觀念在開店做生意特別重要,比如季節性商品就要掌握好進貨和出清的節奏,才不會囤貨虧本。
名言原文 | 現代應用 | 適用情境 |
---|---|---|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逆向投資策略 | 股市低迷時買進、熱絡時賣出 |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 庫存管理 | 季節商品換季出清、反季採購 |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 | 創業階段 | 沒資本靠勞力,有小資本靠腦力 |
與時轉貨 | 市場趨勢 | 跟隨消費習慣調整商品結構 |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這句話特別適合給剛出社會的年輕人。意思是沒本錢的時候要靠勞力賺錢,等累積一點資本後,就要開始動腦筋用錢滾錢。現在很多年輕人創業都是先從打工存錢開始,等有了一筆資金再開小店或投資,完全就是這個道理。另外「與時轉貨」強調要跟著時代變化調整經營方向,就像這幾年台灣很多傳統產業轉型做電商,就是很好的例子。
1. 貨殖列傳裡那些商人教會我們的事:經典名言解析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了春秋戰國到漢初的商業智慧,這些兩千多年前的生意經,放到現在來看還是超實用!今天就來聊聊那些商人祖師爺留給我們的經典名言,看看他們是怎麼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順便偷學幾招用在現代職場或創業上。
商聖范蠡的「旱則資舟」哲學
范蠡幫越王勾踐復國後跑去經商,提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逆向操作法。這招根本就是古代版的「別人恐懼我貪婪」!他在乾旱時先囤船,等水災來就能大賺;洪水時準備馬車,等旱季轉手賣爆。這種預判市場需求的眼光,現在做投資或選品都很適用:
時機點 | 操作手法 | 現代應用舉例 |
---|---|---|
市場低迷時 | 低價收購資產 | 股市低點買進潛力股 |
行業過熱時 | 提前獲利了結 | 房市高點賣出轉戰其他 |
白圭的「人棄我取」生意經
戰國大商人白圭有句超經典:「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簡單講就是專撿別人不要的便宜貨,等大家搶著要時再高價賣出。他特別會觀察天象預測收成,在穀賤時大量收購,等荒年再釋出。這種操作模式根本是古代期貨交易啊!現在很多成功企業家也是靠這套,像台積電張忠謀當年堅持做晶圓代工,就是看準沒人要做的藍海市場。
寡婦清的「以末致財」策略
秦朝女企業家寡婦清靠開採丹砂致富,她最厲害的是「以末致財,用本守之」。意思是先靠高風險高報酬的生意(丹砂開採)賺第一桶金,再用穩健方式(買地收租)守住財富。這概念完全就是現代人常說的「主動收入轉被動收入」,很多科技新貴賺到錢後轉投資房地產或ETF,根本是同款操作!
2.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中怎麼看經商之道?5句必讀名言,這位史學家其實超懂做生意!《史記·貨殖列傳》根本是古代版的商業聖經,司馬遷用超生動的筆法記錄了春秋戰國到漢初的商業智慧,看完會發現古人經商頭腦完全不輸現代人啊~
司馬遷認為經商不是投機取巧,而是「與時逐利」的智慧。他觀察到各地物產不同,商人就像社會的血管,把資源送到需要的地方。最猛的是他提出「富無經業,貨無常主」,意思是致富沒有固定行業,貨物也不會永遠屬於誰,這觀念在現代電商時代簡直神預言!
名言金句 | 白話解釋 | 現代應用 |
---|---|---|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大家忙進忙出都是為了賺錢啦 | 商業是社會運轉的基本動力 |
「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 | 價格高時要敢賣,便宜時要敢買 | 逆向操作才是投資王道 |
「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 | 沒本錢靠勞力,有點錢靠腦力,錢多了要抓時機 | 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策略 |
「農不如工,工不如商」 | 種田賺不過做工,做工賺不過經商 | 產業鏈越下游利潤越高 |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 大家不要的我去撿,大家搶著要我讓出 | 冷門商機才是藍海 |
特別要提「旱則資舟,水則資車」這句,根本是古代版的「別人恐懼我貪婪」。司馬遷說大旱時要準備船,因為接下來可能鬧水災;發大水時反而要投資車子,這套預判思維放到現在股市、房市都超適用。貨殖列傳裡還藏著超多地域經濟學,像「關中富商多買田宅」,根本在教人資產配置要多元化啊!
3. 古代商人白圭的『人棄我取』是什麼意思?這個問題其實隱藏著超實用的生意經!白圭是戰國時代的商業奇才,他的經營哲學簡單來說就是「大家不要的,我來撿;大家搶著要的,我先閃」。這種逆向操作的模式,放到現在的投資或做生意都超有參考價值。
白圭最經典的操作就是觀察市場供需變化。當農作物大豐收,農民急著賤價拋售時,他反而大量收購囤積;等遇到荒年糧食短缺,大家搶破頭要買糧時,他再高價賣出。這種「低買高賣」的策略,讓他賺得盆滿缽滿。重點是他不只靠運氣,而是會認真研究:
觀察重點 | 白圭的做法 | 現代應用例子 |
---|---|---|
市場恐慌時 | 冷靜進場撿便宜 | 股市大跌時買優質股 |
產品過剩時 | 大量收購囤貨 | 收購滯銷農產品加工 |
大家跟風時 | 提前獲利了結 | 網紅商品退燒前出清 |
這種思維最厲害的地方在於「反人性」。一般人看到大家都在搶購,就會怕沒買到吃虧跟著搶;看到價格暴跌就嚇得趕快拋售。但白圭教我們要冷靜觀察,市場過熱時反而要警惕,市場低迷時可能藏著機會。像現在很多人瘋搶某款手機,聰明商家可能已經在準備下一季的冷門商品了。
其實白圭的智慧不只用在商業上,人生選擇也適用。當所有人都往同個方向擠的時候,逆向思考往往能找到新出路。他還會根據季節變化調整經營策略,比如雨季前囤積防水材料,這種「預測需求」的能力,根本就是古代版的數據分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