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信件的秘密你知道嗎? | 一封信穿越千年時光 | 古人怎麼寫信?超有趣

古代信件的秘密你知道嗎? | 一封信穿越千年時光 | 古人怎麼寫信?超有趣

古代信件在數位時代顯得格外珍貴,那種等待與期盼的心情,是現代即時通訊無法比擬的。還記得小時候看古裝劇,總會看到驛站快馬加鞭送信的場景,或是文人雅士在燭光下提筆寫家書的畫面,這些都是我們對古代信件最鮮活的記憶。

說到古代信件的傳遞方式,其實比想像中複雜得多。不同朝代有不同制度,比如唐朝的「驛傳制」就很有系統,每隔30里設一個驛站,信使可以換馬繼續趕路。而宋朝更出現了「急腳遞」,專門用來傳遞緊急軍情,一天能跑500里呢!這些都是古人為了克服距離限制想出的聰明辦法。

朝代 信件傳遞方式 特色
漢朝 郵亭制度 每十里設一亭,由亭長負責傳遞
唐朝 驛傳制 全國有1600多個驛站,形成完整網絡
宋朝 急腳遞 專送緊急文書,日行五百里
明朝 民信局 民間郵政組織開始出現

古代信件的內容也很有意思,不像現在我們傳LINE可能就幾句話。古人寫信可是很有講究的,開頭要寫「某某先生台鑒」,結尾要寫「敬請鈞安」之類的問候語。而且因為紙張珍貴,他們會把字寫得很小,有時候還會「交叉書寫」,就是先橫著寫一遍,再豎著寫在空隙處,這樣就能節省紙張了。

說到保存信件的方法,古人也是費盡心思。他們會用火漆封緘,蓋上自己的印章,這樣就沒人能偷看內容了。有些重要的信件還會放在竹筒裡,再用蠟密封,這樣就算遇到下雨天也不怕信件受潮。現在故宮裡還保存著不少古代名人的書信真跡,像是蘇軾、黃庭堅這些大文豪的手札,每一封都是珍貴的文物。

現代人可能很難想像,一封信要花上幾個月才能送到對方手上。但正因為如此,古人對書信往來特別重視,每封信都是經過深思熟慮才下筆的。他們會在信裡詳細描述生活點滴、分享讀書心得,甚至討論國家大事。這種慢節奏的交流方式,反而讓感情更加深厚,也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書信故事。

古代信件


古代人怎麼寫信?一窺千年書信文化

大家有冇諗過,喺冇WhatsApp同Email嘅年代,古人係點樣聯絡感情嘅呢?其實古代書信文化真係好有味道,唔單止係傳遞訊息咁簡單,仲蘊含住滿滿嘅禮儀同情感。古人寫信講究到連紙張、字體、稱呼都要特別注意,下面就同大家分享下呢啲有趣嘅細節。

首先講下書信用具,古人真係講究到不得了。唔似得我哋而家隨手拎張A4紙就寫,佢哋會根據對象同場合選用唔同材質。比如話寫俾長輩要用上等宣紙,重要書信甚至會用絲綢或者竹簡。墨水都唔係普通墨水,有錢人會用硃砂墨,窮啲就用松煙墨,每種墨色同質感都傳遞住唔同嘅心意。

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

免費線上占卜,查看您的本年運程,掌握未來發展!

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

書信類型 常用材質 特色
家書 宣紙 質地柔軟,適合長篇書寫
官方文書 竹簡 莊重正式,便於存檔
情書 絲綢 質感高貴,展現心意

再講下書信格式,古人嘅規矩多到嚇死人。開頭要寫「某某大人尊鑒」,結尾要寫「敬請金安」,中間內容仲要分段落層次。最有趣嘅係,寫俾唔同身份嘅人,用詞同語氣都完全唔同。寫俾皇帝要自稱「臣」,寫俾老師要自稱「學生」,寫俾朋友就可以隨性啲。連摺信紙都有學問,要根據收信人身份決定摺幾摺同點樣摺。

書信內容方面,古人唔似我哋咁直接。想表達思念會寫「見字如晤」,道歉會寫「負荊請罪」,每句話都充滿文學美感。而且佢哋好重視書法,字寫得靚唔靚直接影響到對方嘅印象。所以古代讀書人個個都練得一手好字,唔單止為咗考試,仲為咗寫得出一封體面嘅信。

傳遞書信都係一門學問。有錢人家會養專門嘅信差,平民百姓就要靠驛站或者順路嘅熟人。一封信可能要幾個月先送到,所以古人寫信都好珍惜篇幅,會將所有想講嘅話一次過寫晒。等回信嘅過程仲煎熬過我哋等LINE已讀,真係可以話係「家書抵萬金」啊!

誰在古代最常寫信?解密文人雅士的筆墨往來,這個問題其實藏著許多有趣的歷史細節。古代不像現在有LINE或email,想聯絡感情、討論學問都得靠寫信,尤其是那些整天吟詩作對的文人,根本就是「書信製造機」啊!他們寫信不只是為了報平安,更多時候是在切磋詩文、交流思想,甚至連吵架都要用文言文寫成長篇大論,超有戲的。

說到古代寫信大戶,絕對不能不提唐宋八大家。這些文壇大佬們的信件往來頻繁到驚人,光是蘇軾一個人留下的書信就有上千封。他們寫信就像現代人發IG限動一樣自然,今天看到美景要寫信分享,明天吃到美食也要寫信推薦,連被貶官都要寫信跟朋友哭訴,根本把書信當成日記在寫。


文人姓名 書信特色 著名信件範例
蘇軾 幽默風趣,愛寫生活瑣事 〈與米元章書〉
王安石 嚴謹說理,談論政事 〈答司馬諫議書〉
白居易 平易近人,情感真摯 〈與元九書〉

這些文人寫信可不是隨便寫寫,講究可多了!從用紙到墨色都要挑,收到信還要馬上回,不然會被說沒禮貌。他們常在信裡藏典故,讀信的人得要很有學問才看得懂,根本就是在玩文字版的密室逃脫。有時候一封信來回要好幾個月,等收到回信時,當初寫信時在氣什麼都快忘記了,想想也蠻好笑的。

古代交通不便,書信往往要託人千里迢迢送達,所以每封信都寫得特別用心。文人們會在信裡詳細描述近況,就像現在拍vlog一樣鉅細靡遺。有些信件甚至會附上當季特產,比如剛摘的茶葉或新作的詩集,收到的人簡直像在拆驚喜包。這種透過文字傳遞溫度的方式,在現代速食通訊的時代看來,反而顯得格外珍貴呢。

古代信件

何時開始有信件?探索中國書信起源這個問題,其實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時期。那時候的人們已經開始用甲骨文來記錄重要事情,雖然還不能算是現代意義上的書信,但已經有了傳遞信息的雛形。到了周朝,隨著竹簡和木牘的普及,人們開始用這些材料來書寫更長篇的文字,這可以說是中國書信文化的真正開端。

說到古代書信的演變,最有名的就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之間的”國書”了。那時候的諸侯國之間常常要互相通信,討論結盟、戰爭等重要事務。這些國書通常寫在竹簡上,由專門的信使騎馬傳遞。我們在《左傳》等古籍中就能看到不少這類書信的記載,內容往往文辭優美,講究禮節,展現了當時的書信禮儀。

秦漢時期是中國書信發展的重要階段。秦始皇統一文字後,書信的格式和用語也逐漸規範化。到了漢代,紙張的發明更是讓書信變得更加普及。這時候不僅官方文書往來頻繁,民間也開始流行寫家書。著名的《古詩十九首》中就有”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這樣的詩句,描寫的就是收到家書的場景。

下面這個表格簡單整理了中國古代書信發展的幾個重要時期:

時期 書信載體 主要特點
商周 甲骨、竹簡 簡單記事,官方用途為主
春秋戰國 竹簡、木牘 國書往來,文辭講究
秦漢 竹簡、紙張 格式規範化,民間開始使用
唐宋 紙張 文人書信盛行,內容多樣化

唐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書信文化的黃金時代。這時候的書信不僅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更成為文人雅士交流思想、抒發情感的重要方式。我們現在還能讀到李白、杜甫、蘇軾等大文豪留下的許多書信,這些信件往往文采飛揚,充滿個人風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宋代還出現了專門教人寫信的”書儀”,詳細規定了各種場合下書信的格式和用語,可見當時書信禮儀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

明清時期,隨著印刷術的普及和郵政系統的發展,書信變得更加平民化。不僅文人雅士,普通百姓也開始通過書信與遠方的親友聯繫。這時候還出現了專門代人寫信的”代書人”,幫助不識字的人寫家書。我們在許多明清小說中都能看到生動的書信往來場景,這些描寫讓我們得以一窺當時人們的書信生活。

有煩惱嗎?

免費線上占卜,掌握未來發展!

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